|
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
|
厄瑪烏路上
有一個性情暴躁的人,經常大發脾氣,領洗以後,立志要將脾氣收歛起來。一番努力,總算有點改善,但不多久又故態復萌,因此,他經常為這事而感到難過,認為自己離開主很遠。一天,他夢到自己獨自在收拾髒亂的房間,因為很快主要來到他的家中,但無論他如何努力打掃,仍有許多地方佈滿了灰塵。忽然間傳來了叫門聲,他心中非常焦急,越急就越亂。但叫門聲仍然沒有停止,最終他只好開門讓客人進來。他看見主耶穌就站在門外,就對主說:「主啊!我只能收拾到這個地步。若你不嫌髒亂的話,就請進來吧。」主一進來,房間裡的灰塵就沒有了,不過,主耶穌也瞬間在他眼前消失了。他醒來時便明白,雖然自己屢戰屢敗,未能好好收歛脾氣,但耶穌的叫門聲亦從沒有中斷過。 |
甲年主日講道 復活期第三主日 |
當兩個門徒由耶路撒冷向厄瑪烏村莊走去時,路加並沒有提及他們有多少手提行李,但可以肯定,他們心裡正挑著一個沉重的袍袱。他們原指望耶穌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救世主,不過,短短一星期在耶路撒冷發生的戲劇性變化,一切都落空了。雖然有婦女聽到天使的宣告,耶穌已復活了,但他們認為不可信;雖然有人見證墳墓空了,但始終沒有發現耶穌。或許這就是他們失望地離開門徒團體的原因。
不過,就在這條失望、沮喪的路上,一個陌生人與他們相遇,並倍伴他們穿越了挫敗和疑惑。這個同行者就是復活的基督,他邊行邊分享他們的故事,並留下來與他們共進晚餐。縱使基督悉心給他們解釋了聖經中默西亞的許諾,他們始終未能完全明白,亦未能認出他的身份。直至擘餅時,他們才發現眼前的就是復活的基督。不過,就在這完全相信的一刻,基督又在他們面前隱沒了。
當人身處疑惑、掙扎、失望,甚至無信的時候,很自然以為離天主很遠,殊不知復活的基督正與我們同行。相反,當人感到事事順遂,得心應手,滿以為天主與我們同在的時候,復活的基督卻在我們中間隱沒。門徒在厄瑪烏路上的經驗指出,遠則近之,近則遠之,這就是信仰的吊詭。
事實上,在生命路上,我們發現祂如陌生人遠遠多於認出祂的復活面貌。在一次避靜中,一位教友與我分享她的厄瑪烏經驗。她領洗幾年後,越來越感到信仰不獨沒有為她帶來希望和力量,反而是挫敗和沮喪。她嚐試努力靜下來祈禱,但內心浮現的憂慮、雜念很快使她無法集中精神。她很希望從心底裡寬恕曾經傷害她的人,但每次看到對方便難掩那份莫名的激動。她盼望能重拾領洗時那份喜悅和平安,但主日的禮儀就像不斷重覆的儀節。她越想改變,換來的卻是越大的失落。她認為自己離開天主越來越遠。這種掙扎和失落的心情持續了好幾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突然明白:努力去祈禱不就是祈禱嗎?掙扎去寬恕不就是寬恕嗎?渴望能親密一點不就是親密嗎?
原來很多時當我們驀然回首,才發現在我們心灰意冷的時刻,正是祂使我們的心再次火熱;在我們大惑不解的時刻,正是祂親自向我們解釋;在我們筋疲力盡的時刻,正是祂向我們展示了釘孔和傷痕。昔日復活的基督藉著共餐,使兩位門徒明白在整個旅程中,無論趕路或休息,無論詳談或靜默,無論讚賞或責備,無論分享或聆聽,祂都是與人同行。今天,聖體聖事也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標記,指出厄瑪烏的故事仍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