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有一個信仰十分敬虔的老先生,夜裡夢見耶穌次日要來拜訪他。老先生從夢中驚醒,非常高興,於是用心地計劃要如何款待耶穌。他費心預備了許多美食和珍貴的禮物等待耶穌的來臨。直到天黑了,耶穌都沒有來,等著等著,他睡著了,在夢中聽見耶穌呼喚他,並且謝謝他的招待。老先生納悶地說:「主啊!我等了你一整天,你都沒有來。為何還謝謝我?」耶穌說:「我今天已三次到你家。我就是喝你冰水的郵差,吃你美食的乞丐,和收你禮物的孤兒。」

甲年主日講道

復活期第五主日


按宗徒大事錄的記載,執事在早期教會的選立,一方面反映宗徒對團體需要的敏銳,繼而選拔適當的人專責服務。另一方面,宗徒們專務祈禱,服務真道的角色更形明顯,他們不希望因為繁重的庶務而放棄天主聖言。由此可見,執事職務在教會的出現,是一個有別於宗徒,但與宗徒相輔相成的標記,好使教會的聖言宣講與愛德服務互相照明。

在歷史的過程中,執事職務雖然經歷了興衰,但始終不離其愛德服務的特質。近年來,執事職務在西方教會慢慢復興。在禮儀中,他們宣讀福音,服務祭台,間中亦因需要而主持洗禮、婚禮或殯葬禮。在禮儀外,他們則探望病弱、孤寡、囚犯……,從事愛德的見證。然而,兩者比較,執事職務在禮儀中的形像似乎更根深蒂固,以致產生「次等」神父的錯覺,失去與宗徒職務不分而有別的微妙關係。

在很多人心目中,教會之所以在宗徒以外選立執事,是因為宗徒人手不足,需要助手分擔宗徒的職務;又或者由於今天絕大部份執事都是已婚人士,無法滿全司鐸職務獨身的要求,只好退而求其次,讓他們以執事的身份,減輕神父的工作。但事實上,教會近年復興執事職務的真正目的,是要讓教會的聖言宣講,不斷成為可見而生活的事實。

在若望福音中,斐理伯要求耶穌將父顯示給他。耶穌對他說:「斐理伯!這麼長久的時候,我和你們在一起,你還不認識我嗎?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耶穌是聖言,祂清楚地揭示了父,除了適當的講解外,最重要是祂的整個生活見證。同樣,教會所宣講的聖言,若果沒有具體落實的行動演繹,一切亦只會流於空言。長久以來,教會的宣講予人博大精深,卻缺乏生命觸動的詬病,正是執事職務的長期被忽略,或未能與宗徒職務健康地互相補足的後果。

今天,大部份執事均為已婚人士,他們的背境或訓練故不能與神父相比,也不應混為一談。執事的神恩正突顯於神父所欠缺的婚姻生活、專業技能、社會閱歷……上。他們的服務和臨在,標誌教會在生活中的見證和實踐,使聖言活現於人間。根據教會聖召和慕道者的經驗,他們與聖言的相遇,或聽到祂的呼喚和邀請,首要是通過朋友、家人的生活見證,而非文字的佈道。故此,我們期望執事的職務,在聖言的指引下,能推動和招展教會的愛德服務;反過來,在愛德的服務中,能加深教會對聖言的體味和領會。

最後,復興教會內執事的職務,伯多祿前書提醒我們,並不局限於領受執事聖職。通過洗禮,每一位基督徒都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無論有沒有特殊職務,我們都被召在服務中宣講聖言,就正如我們都分享普遍的司祭職一樣,因為教會內成員間的見證都同樣獨特以致不能彼此取代。當主教授予執事福音時,他會誦念以下幾句經文,願藉此彼此互勉:

                       你要信仰你所宣講的,

                       要教導你所信仰的,

                       要實行你所教導的。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