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ST.偷羊賊.聖人

有兩個年輕人因為偷羊被捉,依照當地的風俗,必須在額頭上用火烙上英文字母ST,就是偷羊賊(SHEEP THIEF)的意思。其中一個人覺得這是莫大的羞辱,就獨自到遠方流浪,但是常有人問他額頭上的字是什麼意思。他整天痛苦不堪,最後抑鬱而終。另一人則堅持留在當地,勇敢地面對家鄉父老,以具體的行動,証明他的改變。一年一年過去,他又在當地建立起良好的聲譽。當他年老時,一個路過的旅客好奇地問當地人,這人額頭上的字母是甚麼意思?「喔!我也不清楚,那可能是聖人(SAINT)的縮寫吧!」當地人驕傲的回答。

甲年主日講道

四旬期第一主日


人誰無過,但能夠勇敢接受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限制卻是鳳毛麟角。偷羊賊和聖人都曾經失足跌倒,分別只在於前者自欺欺人,後者則勇敢面對。從人性而言,亞當和耶穌可謂毫無差別,大家都是受造物。不過,亞當卻因不安於受造物的限制而成了罪惡的根由,耶穌則甘於接受父的安排而成了得救的泉源。

創世紀告訴我們,天主創造了亞當和厄娃後,下令樂園中所有各種樹上的果子他們都可以吃,唯獨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他們不可以吃。換句話說,他們擁有世上的一切,唯一的欠缺是作為受造物,他們需要依賴天主。然而,「知善惡樹上的果子真的不可以吃嗎?」「莫非這只是天主的藉口,免致有人與祂同等?」蛇的聲音代表了人內心的最深誘惑,就是不甘接受自己的限制。有誰的腦海不曾浮現過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自己可以主宰一切,安排一切的夢想?

因此聖保祿宗徒指出,罪惡與死亡透過人的自欺欺人而進入世界。同樣,天主的恩寵卻藉著人勇敢承認受造物的事實而得以充盈。

作為一個真實的人,耶穌亦曾經歷過內心的最深誘惑,瑪竇福音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勾劃出祂的掙扎。「變石為餅」就是一種心想事成,一無所缺的富足生活,耶穌雖然有能力使自己衣食無缺,但祂沒有讓自己陷入這種自誇自足的心態。反而,祂指出無論貧窮與富足,人都不能忘記對天主聖言的依賴。「從聖殿頂上跳下去」是指能夠完全駕馭一切的安全感,耶穌沒有否認這種基本需要,但祂認為不應建築在金錢、權力、身份等自我肯定上。人最大的安全感莫過於明白和相信自己是在天主的照管下。「你若俯伏朝拜我,我必將一切國度和榮華交給你」代表人忘記了自己的限制,不知不覺間希望取代造物主。面對這種自我造神,自我崇拜的陶醉,耶穌勇敢地扯下這副自欺欺人的面具,承認只有天主才是人朝拜的對象。

耶穌能夠成為新亞當,是因為祂果敢接受了昔日亞當無勇氣面對的事實。祂藉著對天父旨意的服從,完全擁抱了人的軟弱,限制,甚至是犯罪的後果。所以偷羊賊與聖人,舊亞當與新亞當之間,其實只是一線之差。如果我們願意在天主和教會前,真誠地面對和承認自己的罪過,我們一下子便從伊甸園的罪罰進入加爾瓦略山的恩寵中。

教宗在千禧年來臨之際,勇敢地公開向世人承認教會在歷史中的過失,其中包括對其他文化造成的傷害,這不單是一個道歉的行為,修和的姿態。縱使對方未有積極的回應,裂痕仍未完全修補,至少教會已放下了自己的歷史包袱,在承認自己的軟弱中再一次經驗天主的恩寵。

同樣,四旬期是一個恩寵的時期,禮儀和讀經特別邀請我們去面對內在的自以為是,外在的破損關係,並勇敢地踏出「自滿自足」的虛偽,體味耶穌在十字架上交付自己靈魂的奧蹟。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