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抽屜的秘密

有一對夫妻彼此信任,信箱是分開的,彼此都不過問信件的內容。妻子常都鎖著抽屜,丈夫覺得多少有些不受尊重。從結婚開始,抽屜便鎖了二十年,她為何要一直鎖著抽屜,難道有甚麼不能公開?他多次想問抽屜的事,但又怕妻子覺得他心胸狹窄。有時候他會看見許多幻影,看見妻子與另一個人在房間跳舞、聊天、睡覺……。有一天,他終於耐不著心中的激動,想知道抽屜裡到底有些什麼,他想:「我沒有隱瞞她的,打開抽屜該沒關係呢?」抽屜打開時,他愣住了,一抽屜都是信,這些信是他寫給初戀女友被退回的信件,而且每一封都沒有拆開。他呆了半響,輕輕的把抽屜關上,並且鎖好。他從此不再與她提起抽屜的事情,也不再寫信給初戀的女朋友。

甲年主日講道

四旬期第三主日


為尋求一份更親密的關係,故事中的丈夫,一直以為自己付出了很多,因此對妻子時有抱怨及猜疑。事實上,除非發現原來對方比自己付出更多,猜疑與抱怨將永無此息。很喜歡這個簡單的故事,它不但光照我們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亦啟發我們信仰生活中天與人的交往。

以色列人和撒瑪黎雅人本出於同源,後來由於朝拜天主地點的爭論,彼此交惡。以色列人認為朝拜天主的地點應該是耶路撒冷,撒瑪黎雅人根據申命紀的記載,認為革黎斤山才正確。結果,大家都在這個問題上各不相讓,彼此均以正統自居,互相猜疑,以致不相往來。在這種背境下,我們明白福音中撒瑪黎雅婦人與耶穌在井邊的對話,為什麼在不友善的氣氛中開始。撒瑪黎雅婦人起初仍堅持自己飲用的水與祖先雅各伯是一脈相承的,言下之意,出於以色列的極其量是其旁支而已。然而,耶穌藉著巧妙的問題,帶領這婦人自我觀照,最後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

耶穌以水為題,首先讓撒瑪黎雅婦人明白,抱怨和懷疑往往無法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舊約的以色列人曾抱怨梅瑟說:「你為什麼從埃及領我們上來?難道要使我們,我們的子女和牲畜都喝死嗎?」天主雖然後來因應他們的要求而擊石出水,但歷史告訴我們,抱怨和懷疑並沒有因此而在以色列子民中消失過。故此,耶穌說:「凡渴這水的,還要再渴。」事實上,撒瑪黎雅婦人的感情生活,亦反映同樣的問題。她曾經有過五個丈夫,而現在與她一起生活的,也不是她的丈夫,可見她一直希望擁有一份親密的關係,但都無法如願。除非她能覺悟問題的所在,否則一切只會徒然,這份覺醒就是耶穌所講的「活水」,唯有發現對方擔負的,正是自己的軟弱時,我們才永遠不渴。

同樣,撒瑪黎雅人和以色列人在朝拜天主的地點上各不相讓,亦出於同一的誤解與猜疑。雙方都強調自己的傳統更接近天主,其實,親密的天人關係,並不局限於外在的形式或規範。耶穌指出「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這真理是甚麼呢?按羅馬人書的解釋,不是我們自誇為天主做了甚麼,而是承認「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

換句話說,抽屜的秘密,就像人赫然發現天主為愛我們而付出的,遠比我們為愛祂而付出的大。撒瑪黎雅婦人得以發現活水,正由於耶穌在她的猜疑與抱怨中,首先主動的走向她。四旬期的禮儀精神是再次鼓勵我們熱切尋求天主,回歸天主。不過,與此同時,我們有沒有發現,原來天主尋找我們比我們來得更熱切,天主的渴望已體現在耶穌的逾越奧蹟上。當祂在十字架上說:「我渴」時,這不單是祂人性的需要,更表述了祂天主性的最深渴望。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