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聖神的面貌

一個父親要帶他的孩子和一頭驢子到市集去。在路上,父親起初是騎著驢子,孩子則牽著驢子走。有路人看見,便說:「竟有這樣自私的父親,自己舒舒服服的騎在驢背上,卻讓年少的兒子徒步走。」於是,父親從驢背上跳下來,讓自己兒子坐上去。不多久,又有路人說:「真是世風日下,年輕力壯的以驢代步,年紀老邁的反要走路!」聽了這樣的批評,父親也一併跳到驢背上。不過,又有人看不過眼,說:「你看多殘忍,兩個人坐在一條瘦小的驢子上!」父子倆實在受不了這些批評,索性從驢背跳下來,一起牽著驢子走。不過,又有路人竊竊私語,說:「你看這兩個傻瓜,辛辛苦苦牽著驢子走,卻讓驢子空著背。」最後,父子倆以為抬著驢子走,便不會再受到批評,怎知,他們永遠無法趕到市集去。

甲年主日講道

五旬節主日


香港教區去年召開了教區會議,百多位來自不同組別或團體的神職人員、修女及平信徒,在同一聖神的帶領下,就著不同的議題而交換意見,共策未來。經過多番的討論和投票,大會只能選取十項議決,作為教會日後發展的藍圖,加上這些議決,到目前仍未有任何落實和執行的具體計劃,會議的成果似乎給人一種未盡人意的印像。

不過,細讀了今天的宗徒大事錄,發現教區會議的成果不單在於那些議決,更在於會議過程中所彰顯的聖神臨在。試想像一下,教區內不同的聲音,聚首一堂,討論的過程,就好像昔日五旬節一樣,每人都說不同的方言,有關社的、環保的、架構的、神恩的、教友的、神職的、保守的、開放的、傳統的、改革的……真可謂百花齊放。不過,過程中並無出現不和或分裂,亦沒有爭持不下,以致議而無決。所謂關社與環保;架構與神恩;教友與神職;保守與開放,傳統與改革,都只是同一信仰的不同表達。教區會議所展現的多元和互補,正是教會活力的指標,信仰深度的表達。

保祿在格林多前書指出,聖神賜與教會不同的神恩,「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是為了教會的好處。這些不同的神恩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天主所賜,就如肢體雖多,卻只有一個身體一樣。同樣,在教區會議中,雖有不同的方言,但只有一個共同的訊息:就是「耶穌是主」。

的確,昔日的門徒發現,如果不是因著同一的聖神,實在不可能一方面各人以自己的方言表達信仰,另一方面又找到普遍的共鳴與接受。這種多元中的共融就是耶穌在若福音中賞賜給教會的聖神:「願你們平安」。

迦拉達人書進一步指出:有別於「淫亂、不潔、放蕩、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競爭、嫉妒、忿怒、爭吵、不睦、分黨、妒恨」,聖神的後果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難怪在會議過程中所經驗的多元而又共融,就好像使人甦醒的微風,使人溫暖的噓氣。

教區會議的跟進工作可能尚待細心籌劃,不過,箇中多元而合一的經驗,理應是一切計劃的基礎。若不是聖神親自臨在,一切統籌委員會的成立都將徒勞無功;若非聖神彰顯在彼此接納、包容、相信和忍耐中,一切文字的工夫都失去說服力。會議的一切議決,不正是指向這份內在的更新嗎?就讓這份更新首先從我們自身開始:

「天主聖神,請你降臨,充滿你信徒的心,並在我們的心內,燃起你的愛火。」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