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饅頭一文錢一個,兩文錢吃到飽

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成了仙之後,總想找一個弟子傳授仙術,他決定在世間選一個神貧的人,把一身的功夫傳承下去。於是,呂洞賓變成一個賣饅頭的老人,在攤上貼了一張佈告:饅頭一文錢吃一個;兩文錢吃到飽。許多人紛紛來他的攤位買饅頭,但是所有的人都是兩文錢吃到飽,沒人願意一文錢只吃一個。眼看將近黃昏,突然有一個年輕人跑來,居然付一文錢吃一個。呂洞賓大喜過望,馬上追了過去,問他說:「你為什麼只吃一個,而不要兩文錢吃到飽呢?」那人無奈的回答:「我也想呀!可恨全身上下只有一文錢。」呂洞賓長嘆一聲,縱身飛上了天,從此斷了收徒的念頭。

甲年主日講道

常年期第四主日


如果饅頭一文錢吃一個,兩文錢吃到飽,寧願多花一文錢是人之常情。今天商業社會為了促銷,甚麼「任飲任食自助火鍋」,甚麼「豪門夜宴」,甚麼「終身會籍」等,都是掌握這種消費心態的噱頭,難道吃一頓自助餐便沒有神貧精神嗎?

呂洞賓怎樣想我們不得而知,但耶穌的山中聖訓,重點卻不在此。耶穌講論的貧窮是源自依撒意亞先知書。那時,以色列人因亡國而充軍異鄉,依撒意亞多次以貧窮和飢餓來形容以色列,因為他們渴望天主的拯救,有如一無所有的人渴望生活的基本所需。雖然物質上的匱乏會使人更容易意識自己的不足,但耶穌的貧窮,是一種以天主為生命的基本所需,尋求天主在萬有之上的精神。

明白耶穌所講的貧窮,我們便進一步瞭解,山中聖訓的八福為何與一般人追求的幸福如此矛盾。世界政要總以龐大軍費,先進科技和精密武器作為國力的展示,耶穌卻強調天國的建立不在於人間的建設。人以為幸福的人生必然是無災無難,然而耶穌卻指出在苦痛中,人才會找到最大的安慰。人總想成功,出人頭地,幾時我們被輕視,遭人家白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便會怒不可遏,但耶穌卻認為謙下的人才懂得品嚐生命。為避免在充滿競爭的社會裡慘被淘汱,人得不斷緊貼最新的資訊來使自己增值,山中聖訓卻提示我們,唯天主的公義與聖善,才是我們緊貼的對象。

有時我們為自己訂下目標和夢想,以為達到後便會滿足,但事實卻不然,因為唯有天主才是我們的歸宿,在祂內才會獲得難以言喻的平安和喜樂。

為此,保祿宗徒強調,從人間的標準來看,基督徒的蒙召,絕不是出於智慧、權勢和顯貴。反之,「天主偏召選了世上愚妄的,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選了世上懦弱的,為羞辱那堅強的,甚而天主召選了世上卑賤的和受人輕視的,以及那些一無所有的,為消滅那些有的,為使一切有血肉的人,在天主前無所誇耀。」

真正的神貧,不單是一種生活形式的追求,更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態度。在商業社會中,這種態度往往被視為不切實際,甚至是格格不入。人總希望尋求世間的成就來肯定自己,然而,神貧的人卻以尋求天主為最大的滿足,為作證天主的智慧。根據索福尼亞先知的經驗,在一個社會中能夠逆流而上的人,只會是一小撮,他們好像昔日以色列的遺民一樣,是一個謙遜和貧苦,依賴上主的名號而生活的百姓。身為基督徒,我們是否有同樣的心理準備?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