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平常心

多年前,作家艾迪初次到紐約,馬克吐溫請他吃飯,陪客有三十多人,都是當時的顯貴。吃飯的時候,艾迪愈想愈害怕。「你難道不舒服嗎?」馬克吐溫問。「我怕得要死,」艾迪說,「我知道他們會要我演講,也知道到時候我會站不起來,站起來時腦子也不會聽我使喚。」「艾迪,」主人對艾迪說:「只要記住一點,你就不會害怕了 ?? 他們並不指望你有甚麼驚人的言論!」從此以後,他站起來講話,一直沒害怕過。(錄自心靈物語P.196)

丙年主日講道

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教友群體中,很多人都會這樣鼓勵病患者:「只要有信德,天主定會醫好你!」反過來,當病情久醫無效,病患者便會懷疑是否因為自己信德薄弱。這種普遍想法,可能是出於耶穌的一番話:「如果你們有信德像芥子那樣大,即使你們給這棵桑樹說:你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它也會服從你們的。」(路17:6)言下之意,信德的大小與天主的行動有密切的關係。信德愈大,天主愈按我們的意願行動;信德愈小,天主愈無動於衷。這種想法剛好相反了耶穌的原意。如果信德的大小能左右天主的行動,信德便是對天主的發號施令,要求天主按我們的意願而成就。

為澄清這一點,耶穌以僕人與主人的關係作說明。作僕人的,那一個耕田或放羊,從田地裡回來,主人會對他說:「你快過來吃飯吧!」而不給他說:「預備我吃飯,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完畢,以後你纔吃喝?」又或者那一個僕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會向他道謝?(路17:7-9)或許今天的主人很多都有人情味,對僕人不會如此苛刻。不過,耶穌強調的重點是主人與僕人的不對等關係。無論僕人做甚麼,對主人是無任何約束力的。縱使僕人努力工作,主人也無義務去讚許或?賞他。這不是主人無良或苛刻的問題,而是在工作關係上,只有主人吩咐僕人,從沒有僕人吩咐主人。

我們跟天主的關係,就好像僕人與主人的關係一樣。只有我們接受天主的吩咐,而沒有我們去吩咐天主,天主的行動從來不受制於人。天主醫治人,只因為祂是天主。天主愛人,只因為祂愛我們。如果天主在人的生命中不斷施恩,將人不敢祈求或不堪當領受的也賜給人,一切都不是因為人的信德,唯有是出於天主愛的本性和白白的分施。

同樣,很多僕人誤以為只要忠信和勤奮,主人的嘉獎是理所當然的,耶穌卻對他們說:「你們也是這樣,既做完吩咐你們的一切,仍然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路17:10)在救恩一事上,無論希望藉著善行去確保自己的得救,抑或因過往的罪行而憂心自己失去救恩,都是錯誤的看法,人的善行基本上不能左右天主的施恩。天主藉著耶穌的苦難、死亡和復活所施予的恩寵,完全是一份無償的餽贈,甚至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已白白賜給我們。

因此,信德不是去駕馭天主,期望天主就像馬戲班的動物明星一樣,按我們的指揮完成一個又一個難度極高的動作。信德也不是精采的表現,為叫人或天主看得目瞪口呆。真正的信德就是以平常心,在每天的勤勞和責任中,接受天主的同行、支持和挑戰。

主,「請增加我們的信德罷!」(路17:6)就是祈求天主加深我們對祂的拯救的體會。祂以聖召召叫了我們,並不是按我們的行為,而是按照祂的決意和恩寵;這恩寵是萬世以前,在基督耶穌內賜予我們的。祂毀滅了死亡,藉著福音彰顯了不朽的生命。(弟後1:9-10)我們得蒙召叫,並不是因為我們有甚麼可以自誇,而是因為祂先愛了我們。祂對人類的忠信如此堅定不移,縱使小如芥子,已能轉化宇宙大地。主,求?再次喚醒我們,燃起我們對?的信德!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