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復活期第二主日 |
道亦有道 閻德龍神父 -(甲年主日講道)- |
在今日若望福音中記載耶穌復活後,穿過緊閉的門戶顯示給宗徒們。當時號稱狄狄摩的多默不在場。後來門徒們告知多默他們看見了主,多默卻不相信,說:「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若20:25)豈料八天以後,耶穌再次站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並邀請多默接觸祂的手與肋膀。多默立時相信耶穌顯現的事實。耶穌復活距今已有二十一世紀之久,但透過聖言的傳遞,教會的見証,我們知道祂確已復活了。假若我們生於二千年前,我們會否也像多默一樣,需要見到實證才相信主耶穌復活呢? 第二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說:「……藉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為使你們藉著信德,而獲得那已準備好,在最後時期出現的救恩。」(伯前1:3,5)這兩節聖言使我感受良多。二零零三年,香港市民經歷過非典型肺炎洗禮、加上高失業率、負資產……許多市民終於由政治冷漠中覺醒過來,「七、一」有超過五十萬人遊行;二零零四年元旦再有十萬人為爭取普選而遊行,香港市民從過往殖民政策下對政治的消極被動轉為積極參與,並以和平的方式向政府表達安定、繁榮和自由的訴求,他們對自身所處的社會多了關注。經歷各種磨煉、苦楚後,新春期間,不少市民皆為香港的經濟復甦、人人能就業、並身體康健祈福。從一連串事件中,可以看到市民對生命重新肯定、以「腳」步出未來。市民對未來懷有盼望,這是可喜的現象。讓我們在慶祝耶穌基督復活的同時,人人摒棄自私、執著和各家自掃門前雪的陋習,共同努力創建一個自由、民主,人人安居樂業的社會。 反思這個主日的聖言時,也使我記憶起兩年前的復活期某天,當時我在聖神修院上課。早上八時許,陳日君主教帶著一群剛在復活節領受洗禮的小朋友從深水埔到香港仔某海鮮舫品茗,順道到聖神修院參觀。和陳主教交談之下,方知天還未亮,他便離開主教府,由堅道往深水埔仁愛女修會舉行彌撒。然後,再帶著幾十位孩子到香港仔來。看著那群天真活潑的孩子高高興興的拖著主教的手,一如孫兒拖著爺爺,喜悅之情,盡在不言中。那情景令我立即明白耶穌復活的意義:耶穌的復活是給人們帶來平安、喜樂與生命!陳主教不正是將耶穌復活的禮物帶給這群小朋友嗎? 試想:這群小朋友的家人沒有能力帶他們外出品茗,社會上大部份人士歧視他們。對他們而言,能夠外出實是一份妙想天開的奢求;另外,在聖週與復活期間的緊密禮儀後,不論主教或神父都會十分疲憊,希望在復活主日後,稍作休息,但陳主教卻親力親為去祝福這群小朋友,與他們同在!我知道原因只有一個:陳主教願意這群小朋友體味人間有情,願意他們經驗天主是愛! 聆聽過聖言及講道分享後,讓我們在心中反問自己:耶穌真的復活了嗎?我有平安嗎?我對生命充滿希望嗎?我願意將上主的救恩帶給親友,以至其他尚未認識基督的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