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三主日


道亦有道
閻德龍神父

(甲年主日講道)
他們的眼睛開了


今天的福音記載耶穌與兩位往厄瑪烏村莊的門徒相遇的經驗。這兩位門徒正好代表我們大部份的人。我們憧憬未來、希望「明天會更好」,當一切的發展非如我們所想,我們會感到困擾。當時的以色列人認定耶穌是先知,他具有權威、是那要來拯救他們的默西亞、救世主。不過,司祭長、經師和一些擁有權力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殺害耶穌,將強權視作公理!

不論是耶穌的時代抑或是現今二十一世紀,以強權作公理的事情依然俯拾即是。更不幸的是︰強權者不適當地行使其權力,往往使許多人受苦、受害。

環視今日世界,全球最大的強國--美國,在世界舞臺中擔當著甚麼角色?在二零零三年初,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行文至此,已一年多的時間,美國為伊拉克建立了一個和平穩定的社會,抑或遺下一個頹垣敗瓦、自殺式襲擊不絕的危城?二零零三年大除夕,紐約市市民需要在戰機監察、保護下倒數,以迎接二零零四年的來臨,美國其他多個重要城市包括華府、拉斯維加斯、芝加哥等被迫實施臨時禁飛區限制……。整個世界掉進恐怖襲擊的陰霾中。美國自視為世界警察,自恃其強而有力的軍備,動輒出兵一些國家,聲稱「協助維持秩序」。實則,美國令那些國家及其人民獲得保護,從而安居生活,抑或令更多人受苦,掉進水深火熱中?

居港權一直為香港人帶來許多困擾。大部份香港人討厭、詛罵「擁有居港權」的內地人士,把他們視為負累,贊成政府把他們強行遣返中國。非常諷刺的是,在二零零三年,香港在經濟蕭條及非典型肺炎肆虐下,整個社會一蹶不振,卻是中國政府對香港施以援手,實施「自由行」及「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內地人士」反而成為香港經濟復甦的救星!

在日常生活中,確有許多事情使我們像福音中兩位門徒一樣︰面帶愁容,眼睛被蒙蔽,看不見真理。過往數年經濟低迷,令人人自危。為了自保,許多人變得自私起來。這份自私的心,是死而復活的基督帶給我們生命的保証與希望嗎?

當兩位門徒處於苦惱、沮喪、希望幻滅之際,耶穌親自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我們可有這份信念?在逆境中,我們相信上主一直相伴,相信「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你與我同住。你的牧仗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暢」(詠23︰4)嗎?

要生活信仰,聖言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透過聖經的話語,我們才懂得如何按公義行事、怎樣以愛心待人。同樣,透過領受聖體聖事,我們才能與受盡苦難、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親近。聖體聖事是聖事中最尊貴的,我們有否妥善準備自己的心靈,與主耶穌相契合?

耶穌先是為兩位門徒解釋全部經書中論及祂的話,繼而留下與他們共進晚餐。進餐的時候,兩位門徒的心眼明悟起來,認出了耶穌。他們隨即起程,返回耶路撒冷,向十一位門徒及與他們一起的人,述說他們怎樣認出耶穌來。其實,當這兩位門徒認出耶穌的時候,他們已走了一天的路程,非常疲憊,但與主相遇的喜悅及受著天主愛的催迫,使他們當機立斷,折回耶路撒冷,向門徒報告基督復活的喜訊。疲倦、困難、黑夜再不能成為藉口阻攔他們。

我們不妨反思一下︰教區或堂區也不時邀請大家為主耶穌作見証,但我們中不少教友的反應是「我太忙了!」、「我現在沒有時間,遲些罷!」、「待我退休……」,可謂百般理由,諸多推搪!我們領受了上主的恩寵,為甚麼對上主的邀請,總是那麼猶豫,不能當機立斷作出回應?

希望今日的聖言幫助我們明白:雖然我們內心或有苦惱、沮喪、失望,但透過聖言與聖體聖事,主親自與我們同在,和我們一起走人生旅程。求主使我們重新經驗復活的基督;使我們不再猶豫,立刻起程,為我們的信仰作生活見証!


© Copyright Rev. Joseph Yim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