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復活期第二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甲年主日講道)- |
這主日傳統稱為「卸白衣主日」。新教友在洗禮中領受白衣,並整個星期都穿著參與禮儀,到這第八天才除下,意味著他們已和其他教友一樣,是基督奧體的肢體、教會內真正成員。 初期教會團體性很強,讀經一描寫那團體的共融︰「他們 ...... 時常團聚……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 ...... 每天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除了共融外,初期教會的其他特徵是︰祈禱、傳教熱忱及宗徒們行奇跡的能力。(參考宗二:42; 宗四:32-35; 宗五:12-16) 這初期教會是今日教會的典型嗎?除了要知道那些描寫未免有些理想化,今日的教會不必物質化地模仿她。其實那時信徒團體還未能擺脫那和聖殿的關係,他們傳教的對象也比較局限於猶太人,而奇跡更不是任何人可以向天主強求的。我們要仿傚的,反而是初期教會的基本信念︰基督復活了!一切和從前不同了!這也是新教友該有的心態。 讀經二中伯多祿表達的就是這種心態︰我們要讚美天主,因「祂因自己的大仁慈,藉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為獲得那為你們已存留在天上的……不朽的產業。」 救恩已完成了,那圓滿的救恩卻要到「最後的時期」才出現,現在還是「信德」的時期。「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愛慕祂,雖然你們如今仍看不見祂,還是相信祂。」 今天的福音裡(甲、乙、丙年都用若廿:19-31,因為講述第八天發生的事),耶穌也說︰「那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新教友參與的是一個信仰的團體。 耶穌的復活不在於取回死亡前的生命,而是開始一種全新的生命。祂的肉體已是「屬神的」肉體,「進入了永遠光榮」的肉體,無怪乎宗徒們又認得祂又好像認不出祂。瑪達肋納也幾乎認錯了祂,而且當她想如以前多次做的:擁抱祂的腳,表示她的敬愛時,祂卻叫她不要再這樣做。她和宗徒們都得到了一個很清晰的信息︰不要太留戀過去,新的時代開始了;不要只自私地享受師傅的臨在,卻要把祂的福音傳給全世界。師傅要行的奇跡已不是醫病、驅魔,而是赦免罪過︰「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被赦免。」 說這話時耶穌向宗徒們「吹了一口氣」。創世紀記載︰「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這裡我們見證的是一個新的創造;領了洗的兄弟姊妹是新人,教會是新的選民。 在這救恩史的新階段裡,天父和耶穌向我們要求的還是信德,但祂們賜給我們的是耶穌藉著苦難而賺來的聖神。 伯前說︰「你們暫時還該在各種試探中受苦,這是為使你們的信德得以精煉。」 這要求為那些剛在考驗中失敗的宗徒們,如「無信」的多默,不是太難了嗎?當然。所以耶穌有耐心,祂把自己給多默看看,讓他摸摸。但這不是祂給所有信徒安排的,祂要帶他們更上一層樓。對這群在祂苦難中離棄了祂的宗徒們,他說:「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你們領受聖神吧!」 耶穌沒秋後算賬,祂沒有問宗徒們悔改了沒有,祂不但忘掉了他們的罪,還把赦罪的權柄給了他們。 耶穌已復活了!以後一切都不同了!我們要向前看;藉聖神的德能,為那復活了的基督帶來的新生命作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