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復活期第四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甲年主日講道)- |
耶穌說︰「我是羊的門」。「由門進羊棧的,才是羊的牧人……羊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字呼喚自己的羊,並引領出來。當他把羊放出來以後,就走在羊前面,羊也跟隨他」。「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可以進,可以出,可以找著草場」。 我們城市裡的人沒機會看人牧羊。如我們不作出努力,去了解聖經裡這一幅美妙的圖像,那就太可惜了。我們唱「上主是我的牧者」時,又怎能有深切感受? 其實牧者和羊的關係非常親切:日間在遼闊的平原上,夜裡在山邊的羊棧裡。他們的生命息息相關。 厄則克耳先知有生動的描寫︰「我要親自去尋找我的羊,我要親自照顧我的羊 ...... 我要把那些曾在陰雲和黑暗之日四散在各地的羊,從那些地方救回來 ...... 我要在茂盛的草原上牧放他們 ...... 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壯的,我要看守 ......」(則卅四章)。 撒慕爾上記載,年輕的達味牧羊時,從不怕在獅子或狗熊口中救出他的羊(撒上十七:34,35)。 聖經裡牧者和羊的圖像,無非為襯托出耶穌和我們之間的密切關係。復活期主日的第二篇讀經都取自伯多祿前書;上個主日和今天的讀經,很能幫助我們明白這獨特的關係。「你們不是用能朽壞的金銀等物,由你們祖傳的虛妄生活中被贖出來的,而是用寶血,即無玷無瑕的羔羊基督的寶血」(伯前一:18,19),「基督為你們受了苦 ...... 祂在自己的身上,親自承擔了我們的罪過,上了木架 ...... 你們是因祂的創傷而獲得了痊愈。你們從前有如迷途的亡羊,如今卻被領回」(伯前二:21,24,25)。 耶穌也曾描寫過,善牧找到了那一百隻羊中迷失了的一隻,「就喜歡的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來到家中,請他的友好及鄰人來,給他們說︰你們與我同樂吧,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路十五:5,6)。初期教會的信徒很喜歡在牆上畫上善牧的像,他肩上背著一隻羊。 今天的福音裡耶穌又說︰「賊來無非是為偷竊、殺害、毀滅;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我們不只要欣賞我們的善牧,我們也要作出一個抉擇。在俗化了的世界裡有許多自稱牧者的,引誘我們進入他們的羊棧。我們不要相信他們。他們許諾的是自由、歡樂,但到頭來卻是罪惡的奴役,空虛、喪失生命的意義。耶穌所許諾的是十字架,伯多祿說︰「基督為你們受了苦,給你們留下了榜樣,叫你們追隨祂的足跡。」十字架帶來的卻是復活的真喜樂。 耶穌是善牧。祂行在前面,但祂也曾應許給祂的子民眾多的牧者︰「我要給你們一些隨我心意的牧者」(耶三:15)。升天前,耶穌把羊群委託給了伯多祿。他曾三次問他「你愛我嗎?」,並三次給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若廿一:15-17)。伯多祿對「長老們」說︰「你們務要牧放天主託付給你們的羊群」(伯前五:114)。這樣,世世代代耶穌大司祭揀選一些人做祂的助手。 教會不能沒有牧者。正因為全體天主子民有司祭的身分,所以教會內需要有「服務的司祭職」;藉聖事獲神權,為教友行聖事。 教宗在九○年主教會議後的宗座勸諭「我要給你們牧者」中說︰「天主不會讓祂的教會沒有牧者」(導言第一節),但他也補充說︰「教會應該創造條件,幫助聖召的種子生根、成長、結果」(導言第二節)。 教宗在勸諭的三十六節說︰「聖召是天主及人之間不可言喻的對話史︰一邊是天主的愛主動地召喚,一邊是個別的人自主地作出愛的回應」。 我們教區即將組織一些「聖召小團體」。男孩子,你有興趣參與嗎?父母們,你們會讓孩子參與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