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二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甲年主日講道)
瞻聖容、走苦路、再慕道


又是一個主顯節?聖父再次指著耶穌說︰「這是我鍾愛之子」。當耶穌在約旦河領受洗禮時,那聲音宣布了祂傳道生涯的開端,這裡,是預報祂的苦難與復活。在這兩個關鍵時刻,天父隆重地把祂聖子的真正身分介紹給門徒;對觀福音也把這證據傳給了世世代代的信徒。

「今世的智慧」只靠肉眼辨別事物,依這個標準去看,耶穌即時的處境真糟糕透了。黑落德殺了祂的前驅若翰(瑪 14:12)。祂悉心培育的門徒還是一撮「小信德的人」(瑪 14:31;16:8)。剛被立為宗徒之長的伯多祿也「不了解天主的事」(瑪 16:23)。祂的敵人咄咄逼人,有指責祂的門徒違犯先人的傳授(瑪 15:2),也有向祂挑戰,要祂顯一個來自天上的徵兆(瑪 16:1)。為避免不必要的騷擾,耶穌甚至禁止門徒對任何人說祂是默西亞(16:20)。

這個窮途末路的傳道者,更即將面對那從「今世的智慧」看來,是全面的失敗。祂的門徒們將逃散(瑪 26:31),一個會三次不認祂(瑪 26:34),另一個甚至通敵出賣祂(瑪 26:21);最後,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在大難來臨時,耶穌的人性畢露無遺。在革責瑪尼莊園裡,伯多祿等三人見到祂面對死亡時是多麼憂悶恐怖,痛苦欲絕(瑪 26:37-39)。就是在這三位門徒前,耶穌在山上顯示了聖容︰祂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梅瑟和厄利亞顯現在祂身邊。祂是天父的愛子、舊約所預言和期待的默西亞,及苦難後會復活的救主。

我們知道耶穌受難時,這次奇異的顯容,並沒有幫到伯多祿;但當日後回憶起這親身經驗時,他能充滿信心地向教難中的教友們宣告基督光榮再來(伯後 1:16-18)。

顯聖容只是一件短暫的事跡,漫長的是背十字架的苦路。在讀經二裡,聖保祿提醒我們基督就是藉著死亡,彰顯了不朽的生命。祂召叫我們參與這永生,「不是按照我們的行動,而是按照祂的決意和恩寵」。但既然領受了這恩寵,我們的行動也該積極配合;「依賴天主的大能為福音受苦」。

四旬期是默想耶穌苦難的時期,也是參與祂苦難的時期──守齋、克己。天父說︰「這是我喜悅的愛子,您們要聽從祂」。聽祂說甚麼?正在顯容之前耶穌說了︰「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 16:24)。

這幾個主日的讀經一給我們介紹了舊約的代表人物,上主日是亞當,這個主日是亞巴郎。亞巴郎是以色列的老祖宗,上主把祂對人類的祝福寄在他身上;「地上萬民都要因你獲得祝福」。

天主教教理(145-146)把這位聖祖介紹給我們,因他是「所有信者的父親」(參閱希伯來人書第十一章)。天主叫他離開自己的故鄉、家族、父家。他就照上主吩咐動了身,「那時他還不知道要到那裡去」。絕對服從是救恩史的開端。

苦路像是一道黑暗的隧道,進入時看不通對面的出口。伯多祿在伯後第一章,記憶了耶穌顯容的經驗說︰「先知的話更為確實……正如在暗中發光的燈,直到天亮,晨星在你們心中升起的時候」。

天主沒有許諾顯聖容給我們每個人,但祂的真面貌顯現在聖經裡。四旬期是慕道者加緊學習的時期,讓我們也藉著頌讀聖經誠心再慕道。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