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四旬期第三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甲年主日講道)- |
四旬期第三、四、五主日的讀經,以水、光及復活三個圖像,幫助我們了解聖洗的意義。今天的主題是「水」。 復活守夜禮儀中祝福水的經文,指出水的許多意義(創世初的水、洪水、紅海的水、約旦河的水、耶穌肋旁流出的水、聖洗的材料──水),今天三篇讀經明顯集中於水的「解渴作用」。 以色列人民離開了埃及來到曠野中,沒有水喝,他們和他們的牲畜都渴得要死。他們向梅瑟抱怨,甚至開始恐嚇他。梅瑟求了天主,天主叫他用棍棒敲石,水就湧出來。 這幾年香港沒有制水問題,但記得以前曾有過多次食水供應緊張的情況出現;「放水」時間限制到每天幾小時,每家每戶都預備了桶和盆來儲水。 有人說口渴比肚餓更難受。生物都需要水。聖詠形容義人猶如種植在河畔的樹木。聖保祿宗徒說︰主的聖寵,主的愛已藉著聖神「傾注」在我們心中,好像水,為乾旱涸渴的田地解渴。 但這水來得不易。主耶穌為我們罪人、為那時還和他敵對的罪人,死在十字架上,從祂被刺透了的肋膀流出了血和水。今天的福音描寫祂多麼渴望我們尋找這寶貴的水,帶我們找到生命的泉源。 耶穌來到雅各伯井邊,旅途使祂疲乏了,又是中午,祂肚餓、口渴了。這「餓」與「渴」都有象徵意義;宗徒買了食物請耶穌吃,祂卻說︰「我要食用的是另一種食物,你們是不認識的。我的食物就是奉行派遣我者的旨意」,父的旨意正是「凡祂交給我的,叫我連一個也不失掉」(若 6:39)。 到井邊來的還有一個撒瑪黎雅婦人,為猶太人她是一個異族的、異教的女人,她曾有過五個丈夫,臭名傳遍全城。耶穌連這個「父交給祂的」也不失掉。在她身上,耶穌見到一個在絕望中尋找愛情,尋找幸福者;可惜的是,她在裂了縫而漏水的池中找水(耶 2:13),耶穌來把活水的泉源介紹給她。 聖若望描寫耶穌一步步帶這迷途的羊找到水泉。祂先從自己的口渴講起,好像祂需要人幫助。撒瑪黎雅婦人也以為自己才有能力把水給祂。耶穌進一步帶祂發現天主的恩賜,讓她知道祂才能給她解渴的活水,因這水將在她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雅各伯井縱然寶貴,喝了那裡的水,還會口渴,誰若喝了耶穌所給的活水,將永不再渴。 然後耶穌讓這婦人知道祂是一位先知,因為祂知道她所作過的一切事。對耶穌有了這初步的信心,她就決心面對信仰的問題︰怎樣才算真正朝拜天主?耶穌竟然向這位剛開始學習的徒弟,傳授了在那時代一定是極革命性的一課︰父尋求的、真正朝拜祂的人,要「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祂」。 終於,撒瑪黎雅婦人的心神有準備了,耶穌就把自己的默西亞身分顯示了給她。 這一切為慕道的旅程是個藍圖。慕道者先會有行善的信心;開始時他會以為是靠自己的意志去做善事,但聖神會讓他明白,這是天主的恩賜,只有天主才能為我們做善事,我們需要祂的救恩。 這救恩,慕道者不一定一下子就全面了解。可能他開始欣賞耶穌是一位品德崇高、富有愛心的精神領袖。這是一個好開始。不過,慕道者的導師,仰賴聖神的動力,不要怕把耶穌真天主真人,耶穌人類唯一救主的身分宣告給慕道者,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宗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