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四旬期第五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甲年主日講道)- |
聖洗的恩寵如水如光滋養我們的心靈;其實我們的心靈已因罪惡而喪亡,所以聖洗使我們復生,給我們新生命。這個主日的主題就是「復生」。 今天第一篇讀經由卅七章十二節開始;其實前幾節的描寫頗值得我們重溫。吾主對平原上許多乾枯的骨頭說︰「乾枯的骨頭,聽上主的話吧!」吾主上主對這些骨頭這樣說︰「看……我要給你們放上筋,加上肉,包上皮,把氣息注入你們內,你們就復活了」。接著那些復活了的枯骨都站了起來,且成為一支極龐大的軍隊。那是多麼雄壯的景象。不過事實上這「復生」的神視,只為形容以民的復興。福音所敘述的倒是真正的「復生」。 耶穌和門徒們正前往耶路撒冷去。心情是沉重的,門徒們提醒耶穌猶太人正企圖殺害祂;既然耶穌固執要去,多默說︰「我們也去,同他一起去死吧」。死亡的陰影籠罩著這膽怯的一群。耶穌的好朋友拉匝祿死了,耶穌自己也將會被人謀害,門徒們的命運也不會比師傅好。 面對死亡人是多麼無奈。當然,冷靜想一下,一切生物有生有滅;死亡該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我們的心,還是不能把死亡看成正常,天主自己把永生的期望放在我們心裡。耶穌不是也說過︰「我來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10 :10)嗎?那末怎麼祂傳道的結局竟是死亡呢? 藉著死亡而戰勝死亡前,耶穌行了一個奇跡,為幫助宗徒們明白那即將發生的、更奇妙的事跡。 生命死亡正在決鬥。耶穌控制局面,祂知道拉匝祿重病並不心急,並沒醫好他,卻讓他死去,為能顯示祂對生命的大權。祂不怕拉匝祿的復生使祂的敵人更決心要除掉祂。 若望的描寫常強調信仰的旅程。瑪爾大相信末日的復活,瑪利亞相信耶穌本可醫好她哥哥;耶穌帶她們了解,祂就是復活、生命,祂把死了四天的拉匝祿從墳墓中叫了出來。 耶穌是真天主,祂控制生命與死亡,祂也是真人,祂在朋友的死亡前觸景生情。若望刻意把當時的情景描寫成耶穌死後的情景一樣︰瑪利亞的眼淚、墳墓和蓋住它的大石、纏住手腳的布條、蒙著面的汗巾……。拉匝祿的、耶穌的,都是真正的死亡,接著是真正的復生。 現代人對死亡的現象非常好奇,不少大學甚至有「死亡學」科目。他們肯定會問︰為甚麼福音的作者沒有訪問拉匝祿,叫他講講死後復生前的處境和復生後的感受等。對這些若望沒有興趣,其實他這裡描寫的只是一個徵兆,不是奧跡本身。拉匝祿復生後活多了幾年,最後還是死了。若望藉此徵兆要向我們介紹的,卻是在基督身上即將開始的、人類真正的、決定性的復活──復生而永不再死。 藉著祂的死亡,耶穌為我們爭取了真正的永生。聖洗聖事是永生的開始。固然我們還要經過死亡而復活,但新生命已開始;先是在信德中、苦路上,最後是面對面享見天主容貌而得圓滿的福樂。 聖保祿在第二讀經所描寫的,就是還在苦路上的情景──肉性和聖神的鬥爭。隨從肉性就是不服從天主的法律,自以為爭取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其實「隨從肉性切望,導人至死」,外表看來瀟灑自在,事實上卻是行屍走肉。隨從聖神切望,才導入生命與平安。 慕道的兄弟姊妹們,您們已作了抉擇沒有?這是考核的主要題目呀!一定要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