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甲年主日講道)
看!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耶穌受洗瞻禮替代了常年期第一主日,所以這個主日是常年期第二主日了。不過我們已提過,耶穌受洗瞻禮原來是主顯節的伸延。如果我們比較一下這主日和以後各主日的福音,我們可以說這個主日還是「捨不得」放下主顯節的主題,還未有「決心」進入常年期的讀經安排。從常年期第三主日開始,甲年連續讀瑪竇福音,乙年讀馬爾谷福音,丙年讀路加福音,而這個第二主日卻甲、乙、丙年都用若望福音的第一、二章(丙年的福音述說加納婚筵,正就是主顯節所紀念的第三件事跡)。

在今天的福音裡,教會借若翰的口再次向我們「顯示」耶穌是誰。祂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翰從將臨期初就在禮儀戲台上擔任重要角色,現在暫離戲台時,講出了這一句關鍵性的台詞︰「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當然這台詞是若望編寫的。在若望心目中,「羔羊」代表甚麼?我們可以從他寫的默示錄中看出來。若望在神視中見到那「羔羊」是「唯一當得起接受那書卷和開啟它封印的。因為祂曾被宰殺,曾用祂的血從各支派、各言語、各民族、各邦國中,把人贖來歸於天主」(默5:9)。若望在福音中刻意指出耶穌死後,他們「沒有打斷祂的腿」,而這正應驗了經上關於逾越節羔羊的規定︰「不可將他的骨頭折斷」(若19:36;出12:46)。

這羔羊是代罪的羔羊,在依撒以亞書第四首「上主僕人」的詩歌裡說得特別清楚。(其實按阿拉美文,「僕人」和「羔羊」是同根詞。)

「他被刺透是因了我們的悖逆;他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上主把我們眾人的罪過歸到他身上。」正如保祿在格後5:21所說︰「天主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好叫我們在祂內成為天主的正義。」「他為承擔大眾的罪過,作罪犯的中保,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至於死亡,被列於罪犯之中。」(依53:5-6,12)。

今日的第一篇讀經是依撒以亞書第二首「上主僕人」的詩歌。正如若望在默示錄中,這首詩歌強調的是「上主僕人」──「羔羊」的勝利和光榮。祂的犧牲除免了「全世界」的罪,祂是「萬民的光明」,「祂的救恩達於地極」。

若翰說︰「我見了,我作證。」作證也是教會的使命。世世代代的信徒,尤其是殉道者和傳教士都為這「除免世罪的羔羊」作了見證。

神父在送聖體前高舉了已祝聖的麵餅說︰「請看,天主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我們是否如若翰一樣體驗到天主子的臨在?神父說「基督聖體」時,我們的回應「亞孟」是否出於心靈深處?主,我相信是你救了我,救了全世界每一個人。你現在把救恩的聖寵再次帶到我心裡來。求你讓我體驗你的臨在,並助我在生活中為你作出見證。

教會的見證是集體性的。教會要忠於她的本質才能作出有效的見證。

今日第二篇讀經是唯一進入常年期安排的;從這主日開始,我們會連續誦讀聖保祿致格林多人前書。

格林多教會,正如現代大都市的教會,面對不少問題。今天我們讀的是格前的致候與感謝辭。在這開場白裡,保祿已暗示該書信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即基督妙身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的,這道理已說明教會中分黨、分派是多麼不當。

教會的共融、信徒的合一,最能給世界顯示「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已在我們中間。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