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五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甲年主日講道)
俗化世界的鹽與光


上個主日的書信中,保祿指出在格林多教友中有智慧的、有權勢的人並不多。天主偏偏揀選了他們這班愚妄的、卑賤的人做祂的門徒。這個主日保祿來談談他自己,分享他初到格林多傳道時的經驗和感受。他說︰「當我到你們那裡的時候,又軟弱,又恐懼,又戰兢不安」,「我沒有用高超的言論或智慧給你們宣講天主的奧義。」

我們知道保祿在雅典曾用了「高超的言論或智慧」,那篇在阿勒約帕哥的演詞(宗 17:22-34),可說是「本位化」努力的典範。但他失敗了。初到格林多他曾決定「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且是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為使「聖神和祂的德能」,能表現出來而不是給人機會自誇。

自謙並不是自卑,我們謙虛才能完成天主給我們的崇高使命。耶穌指出這崇高的使命,說「你們是世界的光」,這光顯然是反射了天主的光,是天主的光的伸延,否則為甚麼人們看見了信徒的善行會光榮在天之父?

光和火是分不開的,有火才有光。火的傳遞是藉著焚燒,火燒著東西,被燒著的東西也成了火,從此有光、有熱。我們的焚燒就是自我犧牲,就是愛的奉獻。

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裡,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你的光明將要射出,有如黎明」(第一讀經)。

瑪竇福音的真福八端中也有︰「溫良的人是有福的」、「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這就是所謂「生活的禮儀」,是天主最喜歡的、悅納的祭獻。「那時,你如呼喊,上主必要俯允,您若哀求,他必答說︰『我在這裡』。」

耶穌也說︰「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可用甚麼使它再鹹呢?」食鹽是很平常的東西,並不值錢;但曾聽過在打仗時有人冒生命危險偷運食鹽。沒有鹽的食物很難下肚,缺乏鹽分還可能引發多種疾病。

記得在羅馬讀書時每主日在本堂給嬰孩們付洗,最有趣的環節是將食鹽(象徵智慧)放進他們口中時,他們的反應多姿多釆︰有的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一嚐就放聲大哭。其實鹽不是這樣空口吃的,混在食物裡才會使食物有味。

好像天主早已知道世界始終都會是「俗化的」世界,信徒始終是「少數民族」,很多人只忙著解決食飯問題,錢是他們談話的唯一題目;如果信徒也生活得好像天主根本不存在,那末這世界就會成為乏味的食物。信徒在俗化的世界裡提醒人們人生的終向時,就起了鹽的作用。吃飯的問題還是要解決,但已不是人生唯一的幅度。

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充斥這個社會。人對「意義」和「理想」愈來愈陌生,甚至當它是危險毒物;「不要談甚麼絕對原則,永遠的真理。教條主義要不得。讓我們腳踏實地解決實際的問題。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不要講太多良心問題」。社會上的人就笑窮不笑娼;不識玩弄手段、不懂佔人便宜的,就是傻瓜。

這樣,人真的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嗎?正相反,這些「真理」為人類帶來了無數的問題,製造了不能計量的痛苦。人為人成了豺狼。

基督徒是地上的鹽,真福的道理是地上的鹽;希望藉著我們愛的見證,迷失了方向的現代人能找回人生意義。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