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甲年主日講道)- |
「主甚麼時候再來臨?」是世世代代有人問的問題,但天主不答這個問題(讀經二),因為知道這問題的答案對我們沒有好處,反而使我們和天主的關係變得不正常。 天主是造生我們的主宰。我們在祂面前的「正常態度」該是信賴和服從——把自己完全託付給祂,忠信地活出我們子女的身分。生命的長短不應該是大分別,只要日日珍惜生命,日日也準備歡迎死亡的來臨,通過它,我們回到天父家裡。為甚麼我們想知道祂幾時來召喚我們呢?無非是因為我們對祂的安排不太放心;知道了日子,我們就可以「計算」,可以「策劃」,可以「控制」整個程序,不用常提心吊膽,到了那預知的最後時辰,才去「應付」那不能避免的關頭。我們想做我們生命的主宰,這和我們該有的「正常態度」背道而馳。 現代俗化了的人,很不容易接受這套道理:天主豈不是要我們做被動的人?糊裡糊塗地一天過一天? 看看一些大聖人的榜樣能有所幫助。他們採取的正是我們所謂「正常的態度」,但沒有人會說他們被動或糊裡糊塗過了一生。聖若望鮑思高說:「我們生活的態度是日日準備迎接死亡,我們工作的態度是好像永遠不會死。」這些大聖人有驚人的工作毅力,辦事又精明能幹。正因為他們全心信賴天主,又沒有利益的牽掛,他們十足發揮了他們本性的潛能。信賴、服從天主,絕不使人被動或消極。 今日的福音裡,耶穌正用「經營生意」來形容天國。忠信的僕人絕不把銀錢藏在地下。讀經一箴言三十一章中,對賢淑婦女的讚美,也集中在她的 「雙手操作」、她的「事業」。描寫她怎樣親手勞作:照顧家人、分派家務、周濟貧苦、扶助無靠。 現代的無神論者多數以為信仰抹煞人性、窒息生命;說有信仰的人不爭取、不進取,以禁慾為人生唯一的理想,這其實是個大誤會。 耶穌帶來的是生命,是豐富的生命。有信仰的人當然也爭取,但他知道人生最寶貴的東西 ─ 聖寵,不需要我們爭取,而由天父藉聖子在聖神內白白賜與我們。我們要爭取的是克服自己,保持心靈的自由,不再被罪惡奴役。有信仰的人不為自己和別人爭取利益,而會挺身為弱勢者爭取權利。但一切都以和平的方法,成功失敗也不太計較,因為這是他的使命。德肋撤修女說:「天主沒有叫我成功,但要我忠信。」 有信仰的人當然也進取,但不是自我膨脹,而是因為記得「天主給的資本多」,對我們的期待也高,將來的賞報也愈豐富。我們一方面要戰戰兢兢去經營,另一方面堅信開始了善工的祂,會使它成功。 讀經二的結論是:「所以我們不當像其他的人一樣貪睡,卻當醒寤、清醒。」沒有信仰的人,爭取的未必得到,得到了未必滿足,那末,只有尋找刺激來彌補心中的空虛。不醒寤、不清醒,而是「麻醉」、「醉酒」。讓我們記得人生的短促,清醒地作出明智的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