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耶穌門徒的苦與樂


今天路加福音的章節說出了耶穌門徒的使命,和這使命帶來的苦與樂。

耶穌門徒的使命是:「收割主人的莊稼」、「報告天主的國已經臨近」、「傳播平安」。

「苦」 包括「危險」和「貧窮」。
「危險」:正如羔羊被派遣到狼群中;
「危險」:因為有人會不接待耶穌的門徒。
「貧窮」:不依靠錢銀或任何其他物質的支援;
「貧窮」:不依賴任何人的勢力(不奉承)。
「樂」 包括「現在的、眼前的及永遠的、天上的」。
「現在的、眼前的」:工人理當得到他的工資(住、食)。

使命的成功,勝過仇敵的一切勢力:沒有甚麼能傷害耶穌的門徒;連魔鬼也屈服。
「永遠的、天上的」:名字已經寫在天上(永生、救恩)。

耶穌真正的門徒是多麼瀟灑超脫!除了他的使命外,他甚麼也不計較;看來他甚麼都沒有,其實他甚麼也不需要;他是一個自由的人;他不是不吃人間煙火,而是把天國放在一切之上。

教會選第一篇讀經的用意當然是為強調先知使命的「樂」:和耶路撒冷「一同喜樂」,「同她盡情歡樂」。這喜樂被形容為一個孩子「在母親溫馨的懷裡得到安慰」;「歡欣從她甜蜜的懷中得到飽飫」;「將被抱在懷裡,放在膝上搖晃」。天主的門徒「必要像青草一般,欣欣向榮」。

讀經二卻強調門徒使命的苦:十字架壓倒一切。「除了誇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外,我甚麼也不誇耀」;「我對世界來說,已經釘在十字架上了」;「我身上帶有耶穌的烙印」。

不過,十字架本身雖是「苦」,它帶來的卻是「樂」:它帶來「新造的人」;「平安與慈愛會降臨在這新人身上」;「主耶穌基督的恩寵」也常與這新人的「心靈同在」。

最近本教區的劉利賢及劉文修兩位神父歸去了天父的家。他們的逝世為我們帶來悲哀,也帶來了安慰。義人的死亡在天主眼中是寶貴的。

劉利賢神父因香港回歸轉移加國服務,可惜不久後患上了癌症。從人的眼光看來是很悲的;但在患病中,他體驗了親人、教友及鐸兄鐸弟的關懷和愛戴;我們也欣賞了他在病苦中一直維持他素來的溫和良善。喪事的哀榮也使我們想像他在天上該是多麼受到歡迎。

我入教區服務時已聽到劉文修神父身患絕症,時日無多,但他一直抱著樂觀的精神,與病魔搏鬥,以積極的態度參與一切鐸友團體的活動,忘懷自己,關心別人。

最後,當病魔將奪去他生命時,也不能削弱他英雄的勇氣。在他臨終床前,我對身旁的一位神父講笑說:「以後神父沒有主教准許,不得患病!」劉神父馬上接著說:「不准病,可以死。」他不怕把「死」字拿來開玩笑,一直帶著笑容迎接「死亡姊妹」的來臨。

我們因失了這兩位兄弟而悲傷;但我們也應當歡喜,他們的名字已經寫在天上了。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