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唯一、至公的教會


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章節,可以說是舊約裡的一個大突破。上主說「我要聚集外邦人和所有說各種語言的人。他們都要前來,瞻仰我的榮耀。」在哪裡瞻仰主的榮耀?「到我的聖山耶路撒冷。」外教人不是不可以進入聖殿的嗎?他們進入聖殿不就褻聖了嗎?「我要從他們中間選拔司祭和肋未人!」一切規矩都被推翻了!是一個以民難以想像的新局面。

到了耶穌的時代還有猶太人抗拒這大轉變,他們怕失去自己獨特的地位。耶穌重新宣布天國的普世性:「人將從東南西北前來參加天國的宴會。」

天主造了人類,天主愛整個人類。一個特選的民族無非是一個工具,目的是全人類的得救。

耶穌來了,唯一的救主,真天主真人。因亞當的罪而分散的人類,在祂身上再找到合一的基礎。一個頭,一個身體,我們都是肢體、手足。

教會是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

《天主教教理》說:教會是唯一的。因為教會的起源是唯一的:三位一體的天主;其創立者是唯一的救主耶穌;其靈魂、內在推動者,是唯一的聖神。

唯一的教會也是多元的。聚集許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其成員有一同的恩寵、職務、身份和生活方式。

教會是至公的。「至公」有「普遍」及「完整」的雙重意義。

教會是「完整的」。因為由基督那裡領受了「圓滿的得救方法」:宣認正確和完整的信仰,圓滿的聖事生活,從宗徒繼承過來的職務。

教會是「普遍的」。因為所有的人都奉召參加天主的子民,這個子民應遍及普世,涵蓋萬代。教會的至公性要求教會內人人負起傳教的使命。

交通和資訊進步了,教會的至公性愈來愈看得見了。尤其在禧年二千裡,伯多祿廣場成了世界的中心,全球的信徒在那裡感到是在自己的家裡。

曾有機會參與主教代表會議亞洲大會、亞洲主教團協會全體大會、聖年的世界青年日,在這些機會上,我感覺到驕傲和喜樂。驕傲的是因為我屬於一個這麼偉大的教會;喜樂的是因為我屬於一個全世合一的大家庭。不過說驕傲不如說榮幸,因為屬於這個教會並不是我的功勞,是我的福分:藉著傳教士的辛勞,在無數同胞中我僥倖先認識了這至一、至公的教會。這榮幸也帶來責任:許多同胞等著我去把這信息傳給他們。

今天的福音警惕我們:耶穌說:「你們會說:『我們同一起吃喝過(參與聖宴),也曾在我們的街頭施教(我們聽過、講過這麼多的道理)。』主卻會說:『我不知道你們是從哪裡來的。』」實踐信仰才是硬道理!

想起我們的許多同胞這麼多年被阻與至公的教會建立正常的聯繫,不能參與一些教會至公性的活動,我們不免會向天主埋怨:究竟這情況還要繼續多久?教宗幾時才能真正自由地去探訪他在中國的子女?或許希伯來人書的話能給我們一些安慰:「上主管教(考驗)祂所疼愛的,鞭策(磨練)祂所悅納的每一個兒子。」(讀經二)。讓我們堅信:在這些苦難的日子後,我們會看到豐盛的「正義和平的果實」。(讀經二)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