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
福音裡耶穌說:誰想建築樓台,先該預算費用;誰要出兵迎戰,先該衡量軍力。重點似乎是放在「預算」、「計劃」上。但細讀整個章節,發覺這「預算」是算不清的,這「計劃」裡滿是未知數。誰跟隨耶穌就要背十字架;要愛祂超過父母、子女、兄弟、姊妹;要捨棄擁有的一切,甚至自己的性命!說「預算」、「計劃」不如說要「冒險」! 智慧書說:我們的「計劃」是不可靠的;又說:天上的事誰能「探究」? 誰要跟隨耶穌該知道這是一件艱巨的事。從人的角度看來是一盤赤字的預算,糊塗地踏上這條路是愚蠢的。那末怎麼辦?因知道資金不足而放棄嗎?因知道不敵對方而投降嗎?當然不是。智慧書的答案是:信賴天主,祂能「賜予智慧」,祂會「從高天派遣聖神」。(讀經一) 聖奧斯定求主說:請給我能力做祢所命令的,那末隨便祢命令我做甚麼都行。天神對貞女瑪利亞說:這事從人看來不可能,但天主沒有不可能的事。 可惜我們太多次停留在前半句。改除長期染上的壞習慣?做聖人?跟隨神職或奉獻生活的聖召?不可能!我們忘了是天主給我們這些「不可能的」使命,祂會使它們變成可能的。我們不要怕赤字的預算,天主的儲備何止千萬億?關於個人的使命是這樣,關於教會的使命也是這樣:要「冒險」、「投入」、「信賴」! 奴隸的制度是人類的恥辱,但在希臘文化中卻得到了最高級的合理化:人生來就分為奴隸、軍人和哲士,這三類人一起才組成一個理想的社會 !? 教會怎樣推翻這個不平等的制度?保祿宗徒沒有向那時的政府提出法律的改革,他從人的內心著手。 敖乃息摩是費肋孟的奴隸,費肋孟是教友,也是保祿的朋友。敖乃息摩逃走了,在保祿那裡得到了信仰。保祿沒有把敖乃息摩留下來(服侍被囚的他),也沒有教訓費肋孟要他把奴隸釋放。保祿把敖乃息摩遣回費肋孟處(承認費肋孟對敖乃息摩還有法律上某種權利),但同時提醒他在信德的前題下,一切已不像以前了。現在敖乃息摩是保祿的兒子,是費肋孟的兄弟!基督的精神就這樣開始侵蝕那腐舊的制度。 日前劉迺強先生在《信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論所謂普世價值」。劉先生很明顯是一位實證主義者:他主張全世界都接受,甚至遵守的才可稱為普世價值。在這多元化的社會裡,跟隨實證主義是劉先生的自由選擇。但他又說:主張有普世價值的人是狂妄自大。那就不免有自打嘴巴之嫌。 史文鴻在《信報》上答得好:我們告訴劉先生,我們的教會還是普世的。這普世的教會還提倡一些普世的價值。劉先生曾請教的那位神父答得好:「人的尊嚴和愛」肯定是普世價值。(至於「有錢的人多些人權」,我怕劉先生未能領會他的幽默吧。) 提倡普世價值,以理性、和平的方法勸人接受這些價值,絕不狂妄自大。如果這樣做法,在當代時勢被判為「政治不正確」,因而要付出代價,也是義不容辭。 正如德蘭修女說的:「天主要我忠信,並不要我成功。」 讓我們充滿信心地投入播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