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六月《和平》


聖依納爵默想法:
祈禱三式  




依納爵提議三個適用於任何時候,人人可行的祈禱方式。這三式皆可作為在進入祈禱或省察之前的準備;有助將祈禱與日常生活整合;促進人心渴求的與主交融。

以下三式為配合現代,略有改動。謹讓我們自行修練,務求找到一個更好地向聖神開放的做法。

適用於任何一式:
  • 首先要準備自己與天主相遇:收歛心神,姿態恰當。

  • 念預備經,求我所欲。

  • 然後在 一個 既定 範圍 裏,選用 一種方式開始操練。


第一式:按標題祈禱

範圍:選定若干標題

按依納爵的提議,標題是:十誡、七罪宗/七德行、靈魂的三司(記憶、理智、意志)、肉身的五官。每人其實都可以自定標題,如:真福八端、信望愛三德、家中三/五成員,或在同一地點工作的七位同事……等。 方法:就每一題撫心自問、祈禱、作結。

  • 撫心自問---------- 例:回想反省我今天在這題目上經驗到甚麼……。

  • 祈禱---------- 我可怎樣就這題目 感恩?有甚麼需要求恕?我在 明天 可怎樣作出改善?

  • 作結---------- 念短經一篇:天主經/聖母經/其他經文。照著這個方法,轉到另一題去,繼續祈禱。



:以肉身的五官為題

1. 視覺
  • 我今天用眼睛看見甚麼?我以何種眼光看別人、世界和自己?

  • 我看見甚麼因而感恩或驚歎?

  • 我有不願見的東西嗎?我拒絕看見某人/某事?求寬宥。

  • 我應如何看待明天?如何看待別人?目標是甚麼?

  • 念短經一篇,轉下題,繼續祈禱。

2. 聽覺
  • 我今天怎樣聆聽?領會到甚麼?

  • 我聽到甚麼因而感恩?我領會甚麼,或拒絕去領會甚麼?

  • 我充耳不聞甚麼,或我要在明天洗耳恭聽甚麼?



例:以家庭中三/五成員,或辦公室、或在團體中我致力與他們和睦共處(或對抗!)的三/五成員為題祈禱。

對於每一位成員,我問:
  • 我可因為這人如何感恩?(若這人使我反感,我要從信仰角度看)。

  • 我需要因為這關係求寬宥嗎?因著與這人的關係,我應為自己/他/她,向主求甚麼?

  • 在未來的日子,我應如何維繫這關係?

  • 結束時念一短經,然後轉到另一位成員,繼續反省。



:以我的身體為題

我的雙手:
  • 我今天用手做了些甚麼:建設、歡迎、擁抱、撫慰……?

  • 感恩,求恕,決定明天做些甚麼。

我的雙腳:
  • 我今天走向誰?誰來會我?我躲避誰?

  • 我跟隨了誰的足蹟?我有腳踏實地做人嗎?

我的頭:
  • 我想的是甚麼?我心不在焉嗎?我對甚麼人/事沒足夠關心?我是否只活在理性世界裏?我有創意建樹嗎?

在每一題上,可同時默觀或想像 耶穌或瑪利亞:他們怎樣看待人?他們聆聽誰和怎樣聆聽?他們怎樣運用雙手?他們怎樣活出這些標題、這端真福、這條誡命……。

我這樣返回福音裏去,有助我多點了解生命的意義,助我料理我的生活,或從中發現生命原是一篇禱文,是與天主建立關係的地方。



:以五大洲為題!

這是按世界實情祈禱的好機會,藉此擴闊祈禱的範圍,去涵括整個世界,但我 必須是 其中的 一員。

以發生在某個國家的真實事件(或從那國家相熟的人得知的事)開始:我因甚麼而感恩?因甚麼求恕(為他們,也因為我對他們)?我有因為採取了某種具體行動,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姿態,而衍生內心的轉化?


【下期續說第二、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