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
|
|
五月《和平》
|
祈禱與服務 劉文週譯
意向一
總祈禱意向:
|
願每位基督徒活出自己的信仰,
成為福音希望的真實見證。
|
- 生活的信仰
過去許多年,更好說,許多世紀,誓反教與天主教在成義方面,有不同的見解。前者認為「只有信仰」,後者卻堅持「除了信仰,還應有善行」。1999年10月31日天主教與信義教在奧格斯堡城,簽了一份「對成義的聯合聲明」。代表天主教簽字的是Edward Cassidy樞機主教,代表信義世界聯合簽字的是Christian Krause主教。
教宗在本月的祈禱意向中,特別讓我們想起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並為大公主義早日合一實現而祈禱。
當人們完全了解信仰,也沒有與望德和愛德分開時,天主教與誓反教對信仰的區別就會大大的減少。現任教宗熱切祈禱,求主使我們的信仰不要與生活脫節,卻要成為生活的信仰。這樣的信仰才能產生好的行為。
在奧格斯堡聲明中第15號說「唯有通過天主的恩寵,仗著信賴耶穌基督與祂救世的工程,而不是靠著我們的任何功德,我們才能得到天主,並領受在我們心中復興的聖神。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們去行善工。」
人不論做甚麼,也無法去購買天主的救恩,因為這根本是天主恩賜的禮物。不過天主願意每個自由的人與祂合作,並接受這個禮物。所有的男男女女對接受的這份禮物,也應負責。
一個成義的人,也就是藉著恩寵成義的人,就有資格藉著善工,來表達他的信仰。這就是現任教宗喜歡用這樣的說法「生活的信仰」。
大加讚揚信仰遠超過法律行為的保祿,要求信仰應在善行中表演出來「唯有以愛德行事的信德,才算甚麼」。(迦5:6)
信仰應以善行表彰出來,也是需要的,這是雅各伯書上所提的「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雅2:17)
在這種意義下,善行就可以說「行動中的信仰」或用教宗的話「生活的信仰」。
我們必須牢記在心,絕不可因行善而自傲,因為若無聖神的幫助,我們就根本無法行善。聖奧思定認為聖人們受賞是因了他們的善行,可是他說「禰(天主)表揚他們的功勳,就是表揚禰恩寵的成果」。這些話用在彌撒的聖人通用讚頌詞(一)中。
- 基督徒的見證
2001年1月6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大禧年閉幕日,給我們提出「新千年的開始」文告。
此文告提出,在這個時代,我們應做證的實際方向:
- 實際上來說,基督徒的見證,就是他有聖德:「我毫不猶疑地說,一切的牧靈工作,都必須與聖德有關」(30號)。
- 教宗加添說,如果沒有祈禱,就不會有聖德:「成聖的培育對基督徒生活的首要要求就是祈禱」(32號)。照教宗的意見,特別是領和好聖事與聖體聖事是祈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35-37號)。教宗也解釋他為甚麼將這超性的事放在第一位。「將個人與團體的祈禱放在第一位,就是因為在教友生活的願景中,首要的原則,是聖寵是第一」(38號)。
- 在強化人的內修生活時,也就會常常使人在愛德上增進真正的神修生活,就會使人更熱切地去奉行愛的新誡命(參看42號)。
- 教宗認為更大的共融是愛德的明證:「主教、神父及執事之間的關係,本堂神父和天主全體子民的關係,善會和教會運動的關係,都應該明顯地表現出共融的特色」(45號)。
- 共融在教會內強化之後,自然就會「向外」散發它的愛火,「愛德依其本性會向普遍的服務發展,也激勵我們去對每一個人,付出積極而具體的愛。」(49號)。
- 愛的普遍性,並不阻止教會有她優先的愛。「基督特別臨在窮人身上,因此要求教會要優先去選擇窮人」(同上)。
- 面對今天各式各樣的貧窮,教宗督促「需要有更多的創造力去回應」(50號)。「現在是在愛德工作中創新的時候」(同上)。因此並不是常常用同樣的方法去做同樣的事。現在應是要找到一種新的方法來表示兄弟姊妹之愛的時候了。
- 教宗也提醒我們,在保衛生命的言論上,希望我們能保持一致的論調。教宗非常在意這件事:「我們特別需要在這方面多加投入,在此我要說的是應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從受孕的那一刻起,直到自然死亡時為止」(51號)。
- 還有很多地方,我們可以為愛德做證,如:生態不平衡,有關和平與人類的問題。
- 教宗率先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他命梵蒂岡把為大禧年所得的善款所剩餘的部分,捐獻出來,去做仁愛的工作。「現在大公教會的中心,所展現的愛德,藉著這個標記而以某種方式,流回到世界。這將是大禧年中的共融經驗,永遠傳下去,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53號)。
願教宗的善舉,也促使我們慷慨大方。我們的愛德,必須是從甘心樂意中呈現出來,也就是讓那些非常需要的人來分享我們所有的。
通過愛德,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就會使我們這個月的祈禱意向所求的,成為「福音希望的真實見證」。
Eduardo M. Barrios, S.J.
個人和團體反省
- 以甚麼樣的態度及甚麼樣的作為,來表達出我們的生活信仰?
- 為表示我們的生活和信仰一致,我們應該怎麼做?
- 我們希望在甚麼事情上去做證?
- 教友團體可在甚麼方面,為周遭的人呈現出「希望的標記」?
|
|
意向二
福傳意向:
|
願藉著童貞聖母瑪利亞的助祐, 婦女在社會與家庭的聖召, 在各個國家與文化中,得到保護和支持。
|
- 今天在許多國家有「婦女節」的慶日。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讓我們藉此反省一下婦女在社會上的角色。在這之前,我們先看看天主的計劃。承認婦女的角色,在已往的歷史裏,的確遭遇了不少的阻礙。即使在今天這些障礙並沒有完全除掉。
我很高興今天藉著這個機會,來表達我的希望,讓婦女的尊嚴受到承認,她們獨有的才能也受到欣賞。男人與女人應是彼此互補的,不僅是在身心方面的互補,而且是更深一層的人格上的互補。
每個教友都知道這個道理,我也在好多機會提到此事,特別是在「婦女的尊嚴」與「給婦女的信」兩篇宗座文告中提出。
- 很不幸,我們也承繼了這些阻止婦女成長的歷史。她們獨有的特質也被錯誤的表示了。婦女們往往被迫成為邊緣的人物,這不僅阻止她們成為真正的她們,而且也剝奪了整個人類靈性方面的富饒。
有多少人只強調婦女的外表,而忽略了她們個人的內在,職業的才能,智力的工作,情感的豐富,以及她們人性的尊嚴。
還要說甚麼呢?是的,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阻止婦女們去參與社會、政治與經濟生活。為此,藉著今年慶祝全球人權宣言五十週年日,我願代表那些被否定基本權利的婦女們,向她們的國家大聲疾呼:不要阻止婦女去研究,或去執行她們的專業,也不可阻止她們公開地表示她們的意見。願國際聯合起來,促使人們承認婦女們的基本人權。
-
願聖母瑪利亞-------- 婦女完美的典型-------- 幫助每一個人,特別是婦女們了解「女性的天質」。這樣不僅能使天主的計劃,得以奉行,而且使婦女們能在各個階層,發揮她們的才能。
願聖母瑪利亞將這些願望與祈禱,並把所有婦女的痛苦,呈現在主前,並願聖母以母親的愛心,在日常生活中,愛護照顧每個男女!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三鐘經‧1998年3月8日
|
|
【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