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十一月《和平》





第一章:眾裏尋祂 (續前)

十六世紀西班牙征服者

他們是否對崇尚個人主義的騎士,當中沒有「無名英雄」:他們熱切追求個人榮譽,傲氣凌人,討厭制度規範,堅持一切決定都要事先資詢他們;但另一方面,他們忠心耿耿,徹底委身服侍自己揀選的主人。這解釋了為何他們能奮不顧身,無視傷痛、疲倦,甚至死亡。他們處事認真,因為深明所做的是大事。

無怪乎依納爵在一五二一年為著主人那才拉公爵的緣故,不惜單人匹馬也要悍衛邦布羅納城。同年墨西哥城與城中一小隊軍隊一併敗於哥迪斯人手中。該隊軍人力盡艱辛,但基於軍人之間,及每一個軍人與領袖之間的契合,他們一直能夠保持團結奮戰到底。當時的依納爵許是天真地耿樸方正,全情投入,堅信自己是重要的,以及所做的是對的。


進入天主內

在邦布羅納城被圍一役,依納爵的一條腿被炮彈嚴重炸傷了,遂需要臥床休養好一段時間。當時三十歲的依納爵喜歡閱讀及幻想驚險的奇遇。唯當時他身邊沒有有趣的小說或歷險故事書,有的就是「耶穌傳」及「聖人列傳」。

讀著這些故事,他漸漸開始造不同的夢。他重新思索生命的目的,並驚覺自己轉向效忠天上的主人,而非地上的主人。聽他說的:「我如在熟睡中被吵醒……我現在開始的生活,何等奇妙!」有人說他變成個「有新思想的新人」。這是怎樣發生的?


找到天主就是站在祂那邊

讀「耶穌傳」及「聖人列傳」,使依納爵驚覺天主愛他、對他很有興趣。依納爵想像力豐富,故能完全進入福音的?景:他現在看到耶穌是真正的主,祂的神國萬世無彊,祂為他受難、死亡及復活。他開始意會天主是他的天主,留在他身邊,且一直主動地這樣做。這意會首先激發了他的感恩之情,他深受感動,驚歎自問:天主為何這樣好?但當時沒有回音。現在也沒有。天主就是這樣的。

想依納爵年屆三十,才觸踫到潛藏於每一個人心中的天主的神奧,與祂相遇,可算是我們的一種安慰吧!這些觸踫?對是依納爵私有的,並無見證,通常也沒有記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因為在任何境況中天主都與我們相遇。當依納爵掌握到這些經驗之後,他開始把它們記錄下來。與別人會面時,他發覺分享一些天主如何與他交往,他如何與天主交往的經驗,大有裨益。

畢竟,每一個人都是非常獨特的,而依納爵最大的神恩就是能引領人進入一個默觀與反省的過程,讓其親身經驗天主,體驗天主怎樣在其獨一無二的生活境況中吸引他,配合他。

就這樣,聖依納爵神操誕生了。它是「將天主介紹給人,幫助人在生活中尋找祂的方法」。


改變方向

因應經驗,依納爵改變了生活方式。在他的「自傳」中,他說自己由騎士變成朝聖者。他嘗試以近乎原始、簡樸而節約的生活方式,趕上諸聖先賢;他活像個乞丐,也像個隱修士。他熱切渴望事奉天主,但要知道天主想人怎樣事奉,他還有很多要學習。整整十八年過去了,他才看到天主召叫他去創立一個宗教團體。這團體的成員必須志同道合,同懷在教會內徹底為天主、為人類奉獻服務的心火。


關鍵所在

我們知道依納爵為善不甘後人,切願直接介入,伸出援手,但我們亦知道他學會了讓天主做主動,交由祂塑造他的生命。依納爵死前不久,在由他口述,以第三身寫成的「自傳」中,我們讀到:「他的熱誠與日俱增,即是他愈來愈容易找到天主。此時亦是他一生中最熱誠的時刻。只要他想,無論何時,他都可以找到天主。」無論情況是多麼戲劇性或沉悶乏味,依納爵總以尋找天主為關鍵的所在。這無疑是依納爵靈修的最好總結。



建議練習

  • 找一個每日你都可以在那裏獨個兒安坐一會的地方,讓自己坐得舒舒服服;也許這是個完全陌生的角落,可以是花園或公園的一角。


  • 一般而言,在初學階段,最好劃定一個時段,每日都在那個時段做祈禱。起初可能不習慣,不久後你會奇怪自己竟會期待這刻的來臨。期待使約會變得珍貴。


  • 盡量令自己感覺舒適;若在室內,可燃點蠟燭。要相信天主與你同在,祂一直熱切地等待你來跟祂說話。或者你會想跟耶穌傾談,就如好友間渴望促膝細訴,暢所欲言一樣!告訴祂你此刻的感覺。告訴祂你的故事,再聽祂的故事。


  • 讀耶穌生平、福音的故事,能助你更好地認識祂是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


  • 從祂的生平中選取一則故事,細讀並用時間反省文中的字眼或訊息。效法依納爵,想像自己身在故事中。依納爵穿梭於耶穌的世間旅程:他遇見日常生活中的耶穌及門徒。現在你試試吧!畢竟故事是為你而寫的。


  • 讀若望福音1:38,讓自己聽到耶穌這樣問:「你找什麼?」然後答祂。對話就是這樣開始的,兩心就是這樣融合的。


【 二之二;第一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