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一月《和平》





(續前)
第二章:你是重要的!


(…)依納爵明白這一點:他知道甚麼叫犯了罪。他常引述自己的經驗:當他愈察覺天主怎樣在他的罪惡中愛了他,他就愈痛恨己罪,愈自慚形穢。如果依納爵能夠從一五二二年茫萊撒(Manresa)的歸依歷程中,脫胎換骨,充滿信心和喜樂,那是因為他意識到天主一直慈愛地支撐著他,耶穌一直歡迎他做祂的同伴在世上建立一個真正友愛的團體。

天主與別不同

依納爵靈修堅持你在天主、在祂的世界中是重要的;你要演繹一個角色;你有獨特的天賦和創造力。所以,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取代你。

我們可以窮一生去問:「為甚麼我在天主眼中是重要的?」這問題看來老實,卻可隱藏著對對方善意的不信任,並藉詞不冒險去發展一段關係。無論我們的人際關係搞得怎樣糟,我們都需要給天主留個空間,相信祂與別不同;除了愛,祂別無其他。

「一如翡翠是綠色的,天主就是愛。」我在天主眼中是重要的,因為天主選擇這樣;一如我在父母親的眼中是重要的一樣。若問他們「為甚麼?」是錯誤而又令他們傷心的問題。就這樣簡單。好朋友在大家心目中都是重要的;夫妻之間為對方來說都是重要的。若任何一方置疑,問「為甚麼?」就壞了關係。愛是起點,無須檢證。

不單止「聖人」

我們是否相信人類是由三位一體的天主,在其徹底的互愛當中,因為愛我們而創造我們,並希望永遠快樂地和我們在一起?就算我們答「相信」,我們都會仍舊以為天主最終只會愛那些「聖人」或「善人」,祂不會愛我們這些罪人。

個人的錯敗使我們氣餒,因為我們以為天主不能來到我們的一塌糊塗當中。日中發生的重大問題,如欠債累累,看著心愛的人飽受愛滋病煎熬,或妙齡女子過早懷孕等等,都會令我們沮喪。因為我們以為天主不會明白。我們擔心負累祂,遂嘗試獨來獨往,但都失敗,更跟祂愈來愈疏離。

「我與你同在!」

依納爵靈修告訴我們,我們並不孤獨;天主沒有離棄我們的世界。我們並非一定要抽離身處的一塌糊塗,才能找到天主,而是,也的確而是要將天主帶入我們的一團糟裏。天主在我們的個人經驗中──人際關係、夢想、希望、痛苦、焦慮── 與我們相遇。依納爵靈修的兩大元素在此交織:一、因為我們在天主眼中是重要的,我們的生活經驗是天主與我們相遇的地方,所以是重要的。二、天主直接與我們交往,透過反省個人的經驗,可以醒覺真正發生的是甚麼。

我已經說清楚了,依納爵靈修是非常個人性而親密的:如果以此解作個人主義或我行我素則大錯特錯。由耶穌與天父私有而獨特的深交傾出的,是對全人類無窮盡的愛。依納爵和所有聖人與天父之間都是一樣。知道自己在天主眼中是重要的,就會鞠躬盡瘁,委身投入天主懷愛世界的服務。


a 建議練習

  • 「看,我立在門口敲門,誰若聽見我的聲音而給我開門,我要進到他那裏,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默 3: 20)


  • 想像有人敲門:引發連串事件。你精神一抖,奇怪是誰。無論屋內發生著甚麼,都要停住一陣,也許狗會吠,貓醒來。也許你去應門時,會整理一下亂放的紙張,或在門廳鏡前稍微端相。心裏猜想、期待:是誰呢?


  • 開了門肯定是另一番感受,另一種經驗。如果來人是你認識的、喜愛的,及故意製造驚喜的,這準是個美好的感覺。無論你在屋裏做著甚麼,你都會好好招呼這位朋友,留他用膳。


  • 想像門開了,你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微笑,問可否進來…… 你引領祂由門檻進入屋內……留他吃飯……談天說地……食物共饗。


  • 吃完這頓飯,你變了,因為耶穌跟你共處了一段時間。你們之間的談話竟改變你對事物的一貫看法。




【二之二;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