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一年 三月《和平》
|

耶穌會士嘉理陵著 ‧ 耶穌會士郭春慶譯
(續前)
第十章:無懼地宣講福音
1:14 大多數的弟兄,因見我帶鎖鏈,就依靠主,更敢講論天主的道理,一點也不害怕。
|
很多事情的發生,即如疾病和痛苦、天災、失敗、誤會及種種挫折等,都容易令人灰心喪志。保祿被關押,可以說,經由他一手成立的新興教會,承受著一大重創,嚴重打擊稚嫩的信仰苗芽。正如在任何一個團體都會發生的,的確有人因此而失望,但保祿堅稱「大多數弟兄,就依靠主,一點也不害怕」。保祿陳述事情的冷靜,不應令我們忽略當中的奇妙恩寵。我們同樣應該學習,不僅要從天主恩賜的美好景況當中,亦要努力從一切困擾我們的煩惱當中,鼓起勇氣,振作精神。
我們可以從諸聖相通功這端快慰人心的道理當中,獲取勇氣。保祿提及的「弟兄」,列於諸聖的品位:他們成功了,現在幫助仍在路上的我們。雖然我們不認識保祿在此提及的無名英雄,但我們相信他們在主內堅持的浩氣長存,也同是天主要賜給我們的恩寵。當耶穌面對祂的痛苦和死亡時,祂說:「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斐理伯團體將耶穌的福音勸諭,牢記心頭。這勸諭乃舊約歡慰人心的訊息:「不要害怕」的一部分,亦的確是這訊息的高潮。但諸聖相通伸延地上,在此時此刻伸延到我的團體,繼續將天主的恩寵與勇氣通傳。因為天主永遠忠於祂的盟約,尤其忠於耶穌基督這新而永恆的盟約。
藉著反省斐理伯團體的勇氣,我們學習欽佩並作讚賞的祈禱(prayer of admiration):讚賞他們及其他的人。在靈修生活的幅度中,讚賞可以是一種祈禱方式:為天主的恩賜讚美及感謝。讚賞的祈禱成了是一種接納的方式:接納別人,接納自己。同樣地,也就成了是一種鼓勵:若我不能,至少,還有其他人能夠做到;因為天主的眷顧不受時空及人性智慧與能力所限。天國當怎樣拓展,便會怎樣拓展。做讚賞的祈禱就是將我們的心打開,迎接天主的啟示:在讚賞天主在他人生命中所作的偉大工程,我發現天主同樣可以在我身上作。羅耀拉的依納爵跟聖人學習:「假如方濟和道明能夠,我亦可以」。讓我們像斐理伯人那樣,拿起勇氣作類似祈禱:「假如方濟、道明、依納爵、保祿或其他任何一位聖人能夠,那麼我亦可以」。
勇氣、毅力: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無論大小,必須謹記耶穌的話:「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每次我們慶祝感恩祭,都是在宣揚耶穌的勝利: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犧牲。所以,每天舉行的感恩祭慶祝,都在給予我們勇氣去面對每天的生活挑戰,去克服每天的日常生活困難,幫助我們努力去將每一天活得盡善盡美。勇德是「樞德」之一,由樞德衍生其他德行:審慎、柔和、正義、節制、剛毅。勇氣和毅力,相似保祿稱之為「忍耐」的聖神效果(迦5:22)。保祿隨後在4:13,滿有信心堅持叫人認識他的忍耐和勇德:「我賴加強我力量的天主,能應付一切」。
愛福音才能講論福音;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若一4:18)。
很多年前一本著名的靈修書籍以問題為出發點:「為甚麼我不敢愛你?」儘管那問題相當重要,但我想提出另一個通常是更重要,且為增進自我認識更有價值的問題,即是:為甚麼我不敢讓你愛我?為甚麼我不敢讓天主愛我?我不怕去愛:因為只要愛的是我,我支配我的愛,不過,當我被人,尤其被天主所愛時,我被拉入一個我沒法控制、不能決定界線的新世界裏,我甚至不完全明白那些界線是甚麼。在這新世界中,我只能放手,讓我根本無勇氣去想像的奇妙重新改造我。
讓我們回到「不要害怕」這話語,並以它作為舊約喜訊的一部分,以它作為福音的永恆訊息來默想。當天主進入任何一個人的生命時,祂都會恆常反覆述說同一個神聖訊息:「不要害怕」。這話由創世紀15:1開始,至默示錄1:17止,貫穿整部聖經;恰如一個指示天主臨在的密碼或標記。
在大概五十個舊約例子當中,我們在亞巴郎的故事(創15:1),依撒格的故事(創26:24)及依撒意亞的預言中(依43:1,5),聽到這個「不要害怕」的呼籲。這安慰性的說話,穩定人心,重複在瑪竇福音一至二章,及路加福音一至二章的耶穌童年史故事中出現。所以,我們聽到天使對洗者若翰的父親匝加利亞(路1:13),對領報的瑪利亞(路1:30),對在睡夢中的若瑟(瑪1:20),及聞得耶穌誕生喜訊的牧羊人(路2:10),訴說這話。「不要害怕」標誌著天主在耶穌內臨於我們中間。當耶穌召叫首批門徒時,祂鼓勵西滿說:「不要害怕」(路5:10)。當耶穌步行水面,在風浪中尋覓他們時,耶穌用同樣的說話來安慰鼓勵他們(瑪14:27;谷6:50;若6:20)。耶穌再以同樣的說話將伯多祿、雅各伯、若望三位看見祂顯聖容的門徒的經驗帶到高潮,並以同樣的說話總結他們看見祂顯聖容的經驗(瑪17:7)。
當我們閱讀救恩故事時,「不要害怕」和「你們放心」這些話有力地指出天主的臨在。面對痛苦和死亡,我們同樣聽到耶穌這樣的鼓勵。雅依洛因女兒而憂傷,耶穌對他說「不要害怕」(路8:50);在痛苦憂傷,以至面臨死亡,我們同樣聽到耶穌這樣鼓勵我們。耶穌這話不但安慰面對迫害的我們,亦寄語鼓勵面對日常遭遇的我們,叫我們「不要害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的(瑪10:28)。默觀空中的飛鳥和原野的百合花(瑪10:26-31,路12:1-32),使我們學習對天主有更大的信心,天主尚且悉心照料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何況比麻雀更珍貴的我們!我們雖然只是小小的羊群,仍無須害怕,因為天父樂於把天國賜給我們。只要不害怕,就會有信心;其他的德行,也由於不害怕而生。只要不害怕,就可以放心大膽祈禱(若一3:22,5:14),甚至放心大膽面對死亡和審判(若一2:28,4:17-18)。
自然地,我們在空墓及復活耶穌顯現的記述中,聽到這呼籲,叫我們跨越一切恐懼:「不要害怕」(瑪28:5,10)。在教會的歷史,以及保祿的生命中,我們繼續聽到這忠告(宗18:9;27:24)。
天主介入我們的生命是為給我們帶來救恩,所以不應該有恐懼。但是,和依撒意亞一樣,我們知道自己不堪當,因此自然傾向害怕。我們可以稍稍在這裏停留片刻,思量斐理伯信徒的勇氣,並打開心靈接受聖神賜給我們的勇氣及毅力。此外,每當天主叫我們不要害怕時,祂總加上一個原因,一個說服我們的解釋,叫我們動搖的心,重新振作,鼓起勇氣去相信祂。細讀以上引用的章節,自會體味。
矛盾的是一般人不會怕生命帶來的巨大要求和挑戰,巨大要求經常產生特別的力量和勇氣。人生往往要面對的是日常極度煩悶,看似毫無報酬,乏味而又討厭的瑣事。通常,我們比較害怕的就是這些。所以,我可能願意為基督而死:但我會否耐心地,無怨無尤地為基督而等上十年廿載?我會否在經年累月的痛苦折磨中,仍在等祂?當我在祈禱中經驗到的,就只有乾枯感時,我會否仍不問情由堅持信仰呢?我們當然永遠都不會被召在瞬間,或一小時,或在一日之內去渡過十年廿載的光景。我們活著就只有今天,只有目前的一刻,而今天並不可怕。如果我們學習聖依納爵的教導(神操#11),集中精神,活在當下,我們就能領略這端快慰人心的道理:「當下是一件聖事/ the sacrament of the present moment」。
罪和邪惡產生恐懼:「在愛內沒有恐懼」(若一4:18)。在天主延年恩澤的愛情裏,即使恐懼也可成為走向祂的邀請,因為天主在愛中親近我們。例如,灰心失望的沮喪經驗,是由於我們知道,事情不應該,亦不需要那樣發生。但不應該的,卻又成了事實,這是世界的罪的後果。應該的,實在的確可以發生的,因為天主的愛和恩寵,無往而不利。正如保祿教導:「愛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
天主聖言既然是啟示,是邀請,是鼓勵並推動我們的力量,就須讓它融入我們的每個日常生活細節,有意識地讓它發揮作用。仰賴向我們的沉默與黑暗面說話的天主聖言,仰賴在我們中間成了血肉的天主聖言(若1:14),仰賴成為聖體和生命之源的天主聖言,我們體會到自己是被邀請,以「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傳揚福音,與迷失的人,分享我們的所得。
由此可說,福音不是紙上的文件,不是學說,不是理論,不是解釋。我們被吸引進入福音內,成為一個團體。在團體的多種表達當中,其中的一種表達形式就是福音。因此,團體亦是天主啟示的地方。我們學習在團體當中,留意天主持續要給我們說的話。聖言以愛的語言充滿我們的心,教我們驚歎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原來都是天主持續啟示的一部分。
聖經、天主聖言,賦予我們勇氣、毅力和希望。天主聖言給我們啟示,天主是永恆忠信的。由天主的永恆忠信,傾出一股創造力:這力量首先創造了世界,繼而將世界更新再造,使世界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黯然失色,反而對天主抱持久不變的希望 ─ 這是世界最璀璨的一面。
祈禱練習
練習一
用依撒意亞的說話祈禱,從中體會更多的安慰。
43:1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
默想這些話,並謹記在心。聆聽天主以你的名字召叫你,肯定你存在的偉大意義:你屬於天主。 吸收這項難以置信的真理需要時間,但值得做,使靈魂離開黑暗、恐懼、顫慄之地 ,進入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

練習二
續讀依撒意亞先知書第四十三章:
43:5 不要害怕!因為我同你在一起。
用時間祈禱:讚歎這預言怎樣在耶穌身上應驗 ─ 在歷史中的耶穌,在祂在教會內的奧秘性生命,在祂在感恩祭的聖事性生命中應驗了。學習與耶穌並肩同行,走過生命中的每個陰影,每個困難境況,因為天主在耶穌內,是領導群羊回家的善牧(參閱厄則克耳先知書第三十四章)。
禱文
主耶穌,
我既在教會內被召成聖,
但願我的生活能夠證明
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
都有助福音的進展
並鼓勵別人相信祢。
但願我能無畏懼地將祢的福音生活實踐,
勇敢地將福音宣揚。
(第十章完)
|
© Copyright Shalom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