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Shalom」(平安)一詞。正如猶太人慣常以「Shalom」彼此問候,《和平》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怎樣利用《和平》祈禱?
《和平》首頁
本月份《和平》目錄
訂閱《和平》


二零一八年 一月 第三百一十四期

 
嘉理陵神父



願在亞洲國家中的基督徒 及其他少數宗教信徒, 能享有完全的宗教信仰自由。


保祿寫信給斐理伯的信徒團體,鼓勵他們說:「你們的寬仁應當叫眾人知道」(斐4:5)。「寬仁」是其中一個譯法,其他譯者也許會選用別的字眼,以表達「寬仁」對我們在其他方面的要求。所以,我們見到:慈善、好心、和藹、親切、慷慨、不自私、憐憫、仁慈、忍耐、溫和、節制,等不同的翻譯。

般而言,我們無須討論那個翻譯最準確,因為每個翻譯都有其想帶出的訊息。相信很多讀者,在面對現今世界的一些宗教恐怖分子,聲稱他們的宗教是唯一的真宗教,甚至相信他們的宗教要求他們殺死那些不宣認他們的信仰的人的強硬態度,都會認為「寬仁」這個翻譯最適切。

這種情況更可悲的是,一些看似文明發達國家的政府,基於自身政治的考慮,操控國民的宗教禮規。這種缺乏寬仁的手段,未必會引發國民公開反對。但人類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如果由於任何原因感到傷痛,會產生消極敵對心態,或稱作「被動攻擊型」。這種心態,可以由人傳人,滲入社會各階層,造成分化,破壞整個國家的和諧。寬仁對待異己,著重寬待不同的文化習俗、風格模式,可望重建公益不能或缺的和諧。

宗方濟各在本月的祈禱意向,雖然是為福傳,然而,我們求的,實質上,是世界各國都需要的。


【 完 】



© Copyright Shalom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