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神學 > 信理與神學 > 神學需要淨化嗎

頁:  1 回 應
作者 內容

牛佬


Posted -
2005/1/27 上午 09:10:39

現時我們所讀的神學有部份只是一些推想,有些虛無漂渺,有些可能愈扯愈遠,未知大家有何高見,提出這點純為正面討論。早期教父能從源頭寫神學,反令人裨益良多。

靚仔


Posted -
2005/1/27 下午 12:21:13

現代神學著重從"人觀/學"出發,不是太飄的了.
只是現代人很少反省"人生"的問題,可能這個問題更大.

edward


Posted -
2005/1/27 下午 05:13:49

請問「從源頭寫神學」,是指甚麼?

牛佬


Posted -
2005/1/28 上午 06:48:22

我所指的是他們寫的神學較貼近宗徒時代的思想,多能對信仰有所裨益,現時讀的神學有部份是較複雜化,反而對信仰不一定有幫助,甚至有所偏離,未知大家意見如何?

edward


Posted -
2005/1/29 上午 12:31:26

牛兄認為現時的神學有哪些地方是偏離了信仰?

牛佬


Posted -
2005/1/29 上午 08:40:21

舉例而言,對於祝聖聖體而言,解釋麵餅如何變成聖體,我覺得頗難理解,簡單而言,耶穌基督親自教導,「這就是我的身體,這就是我的血,將為你們而犧牲,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這個提法已經足夠,再進一步去解釋就我來說是複雜化了。以上提法純為正面討論,也請Edward兄賜教。

獨立思考


Posted -
2005/1/29 下午 04:22:56

我也想知麵餅如何變成真正的聖體?

耶穌講明基督徒要如此行, 為的是記念耶穌的身体為我們而捨, 為何麵餅變成真正的聖體? 如果麵餅變成真正的聖體, 耶穌就不用說"記念"二字吧!

edward


Posted -
2005/1/29 下午 11:27:02

提不上「賜教」二字。在這裡,我們是一起學習和探究。

其實神學的發展,離不開「爭拗」和「交談」。天主在聖經中所說的話、在教會傳統中所傳遞的啟示,是需要解釋的。尤其是時移世易,教會外的社會和文化環境轉變時,往往會激發人們提問:我們所持守的,哪些純粹是紀律和人的傳統、哪些是屬於天主不可變的啟示內容?天主啟示的話語,要怎樣演譯,才能讓我的近人們更易於理解和接受?

就例如先前提到的有關天主聖三的奧秘。早期的教會,在將啟示和理性結合的過程中,就產生了大大小小的異說,亞略派就是當中的最明顯者:「耶穌是否天主?抑或他只是最尊貴的受造物?」。他們的結論是:聖子相似天主(homoi-ousios),但不是天主。於是尼西亞大公會議,在定斷信理的時候,就以「homo-ousios / consubstantialis」(同性同體)這個辭,來維護信仰有關聖父聖子之間關係的立場。這個定斷,促成了我們彌撒禱文的結尾式:「祂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的形成。

關於聖體聖事的神學,按照小弟的印象,在古代教會中,多是屬於教父們的教理講授或解釋禮儀的講話。只有很少數的情況,是屬於護教式的論辯。在中世紀時,開始有人探討主耶穌在聖體聖事中臨在的模式,是「真實的」臨在,抑或是「象徵或標記性的」臨在?如何使我們所相信的「主耶穌的親臨」,與我們所見和感受的「餅」和「酒」相協調?反覆的討論,促成了「體變」(transubstantiatio)的概念。當這教義在宗教改革時期被新教徒攻擊時,教會便正式確認了它在教義上的正確性。

若神學只是「背書」地將聖經從頭到尾唸一次,當然將較為簡單。但若要使「信仰」與我們身處的「生活」真正相關,則需要形成一種待人處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來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為。

simon


Posted -
2005/1/29 下午 11:39:41

獨思兄:

關於「紀念」,我聽也一個說法;希伯來文中的「紀念」,是有「再次經驗」的意思。所以聖體真的是耶穌的身體,不是象徵式。

edward


Posted -
2005/1/29 下午 11:46:12

覆獨思兄:

餅酒成為主的體血,是靠主的說話。

在最後晚餐中,當主耶穌拿著餅對門徒說「這是我的身體」時,我們認為耶穌並非「借喻」或「指鹿為馬」,而是以一個嶄新的方式,為祂的教會,建立了新約的祭獻。每當我們舉行彌撒時,主耶穌是藉著神父說這句說話。

按照猶太人的文化,他們進食逾越節晚餐的「紀念」,實際上是令他們再一次「參與」以色列人出谷和被釋放的經歷。這種紀念不是純綷的「緬懷往事」。

因此餅酒成了體血,不一定與「紀念」的意義衝突,反而相得益彰。天主教徒望彌撒的靈修意義,不是看麵飽師傅「製餅」(confect),而是瞻仰臨現在祭台上的十字架祭獻。餅和酒在彌撒中分別祝聖為「體」和「血」,意味著體血分離(=死亡)。亦有如聖保祿宗徒所說:你們每次吃這「餅」,飲這「杯」,就是「宣告主的死亡,直到祂再來」。

因此我們相信彌撒是十字架祭獻的「重現」(re-presentation)在我們眼前。它和二千年前的十字架祭獻,是同一個祭獻。

牛佬


Posted -
2005/1/30 上午 09:19:23

於我來說,我覺得能「全心、全意、全靈」參與感恩祭,便能感受主的臨在,領受聖體聖血,我反而覺得較易從靈性角度去理解接受,也多謝你詳盡的解釋。

edward


Posted -
2005/1/30 下午 04:36:12

全心全靈全意參與感恩祭,十分理想。但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全心全靈全意」?

彌撒的靈修層面固然是不能忽略,但我們亦應留意到這個靈修的基礎,究竟是甚麼。

宗徒曾言:基督徒是以瓦器盛載瑰寶。但現實中的彌撒,往往並不是那麼十全十美。基於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們總不能每次彌撒都能感動萬分。我們看見的,很多時是人的軟弱和無知。但基於主的許諾,我們相信祂必臨在於聖事中,與我們一起。

頁:  1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