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神學 > 禮儀與聖事 > 我們的“天父”﹖

頁:  1 回 應
作者 內容

Cecil


Posted -
2003/5/12 下午 04:59:23

哈哈,Pater的initial capital表示了這'父'就是none other than'天父',sicut"Dominus"(天主);"Deus"(上主);它們跟pater(父親),dominus(主人),deus(神祇),本質上不同嘛.

MITROPHANES


Posted -
2003/9/29 下午 09:34:09

如今天主教通用的天主經開頭就是“我們的天父”。這對於梵二以後的華語天主教徒來說已經是耳熟能詳的了。相反﹐知道“在天我等父者”的人卻越來越少。可是有及多人認真考慮過“我們的天父”這個表述是否忠於聖經原文﹖
天主經的原文開頭是這樣的﹕
Πατερ ημων ο εν τοις ουρανοις
拉丁文的翻譯為﹕Pater noster, qui es in caelis
可見不論是希臘文還是拉丁文﹐意思都很清楚是“我們的父阿﹐(你)在諸天”
翻譯為“在天我等父者”或者“我們在天上的父”都可以說是正確的翻譯。
可如今天主教使用的“我們的天父﹐完全取消了原文的qui es in caelis這個從句。而將含義改變成了“Pater caelestis noster”。相信如果有人在羅馬四大聖殿的彌撒中公開誦念“Pater caelestis noster﹐sanctificetur nomen tuum。。。。”一定會被人認為是故意搗亂的罷。那麼﹐今日華人天主教徒所念的“我們的天父”還是不是真正的“Oratio Dominica”呢﹖

去非


Posted -
2003/9/30 上午 12:06:01

我想﹐這要看你怎樣詮釋“天父”這中文譯名。“天父”固然可以直接的解釋做God﹔但如果同時能解釋做“Heavenly Father”的話﹐那就應該沒有問題了。

MITROPHANES


Posted -
2003/9/30 上午 12:13:25


错就错在原文只可解作“Our Father, who art in heaven
”而不可解作“Our heavenly Father”

去非


Posted -
2003/9/30 上午 12:27:18

以我所聞﹐有些人認為“Heavenly Father”一詞就是從“Our Father, who art in heaven”那裡來的。

小弟不才﹐但Heavenly Father不就有“在天上的父”的意思麼﹖

Mitrophanes


Posted -
2003/9/30 上午 12:52:01


這涉及一個翻譯理念的問題。有人覺得﹐翻譯只要“意思一樣”甚至只要“存其神”就可以了。那麼不管是“我們的天父”或者“在天我等父者”都可以。但是在下是主張翻譯以“信”為第一要務的。那麼﹐在我看來“我們的天父”這樣的翻譯就不可接受了。

Augustine


Posted -
2003/9/30 下午 12:15:45

Panem...da nobis hodie:"我等望爾,今日與我,我日用糧"

Here the gifts of God is given without any condition(dare-與我).

But if we say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here "賞給我們" blurred the unconditional sense of the gift from God, it seems that we merit it as a reward(賞賜---premium).

brotherwilliam


Posted -
2003/10/1 上午 11:48:34

小弟曾經講過一次的避靜,就是以「在天我等父者」為題:在天、我等、父者:共三講,這一句的三個概念,實在是「我們的天父」不是明顯的。「我等望爾,今日與我,我日用糧」的問題是「我和我們」。我自己私下念玫瑰經,我改了「我等望爾,今日與我等,我等日用糧」不知合不合法(翻譯法則及經教會批准之法則)。



edward


Posted -
2003/10/1 下午 02:27:42

為何這裡越來越像「文字獄」般,大家發難起來了?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這個「賞」,固然可以包括「論功行賞」的功績性,但不也可以簡單地包括「賞賜」的無償性嗎?

況且,宗徒在致得撒洛尼人書中,不是亦說過:「誰若不願意工作,就不應該吃飯」(得後三10)嗎?當然,你又可以說:聖保祿寫希臘文時何來有一個「飯」字....


註:該節聖經的拉丁文是:Si quis non vult operari, nec manducet.希臘文是:hoti ei tis ou thelei ergazesthai mede esthieto。我會將它譯成:「誰就該沒得吃」。

edward


Posted -
2003/10/1 下午 02:49:08

Mitrophanes兄你們正教會英文版的天主經是如何的?是「who art in heavens」還是「who art in heaven」?「trespasses」和「debts」是否有明確的分別?那麼這首傳統的天主經都不是「真正」的主禱文了?

The Ektenia

Mitrophanes


Posted -
2003/10/1 下午 08:24:12

Edward兄也不要見怪﹐其實這些問題拿出來討論討論我覺得是很有意思也很有必要的。說到您的問題﹐其實我覺得現在世界上真正在神學﹐禮儀各方面建立了自己的傳統的“成熟”的“正教語言”只有寥寥幾種。包括希臘語﹐教會斯拉夫語等。雖然正教在英語世界的傳播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但是至少在禮儀經文翻譯方面的現狀是很不令人滿意的。我也從來不怕在天主教或者新教的朋友面前暴正教在這方面的丑。作得不好就是不好﹐沒什麼文過飾非的道理。對於美國的許多事奉聖禮的英文譯本我是一直狠批的﹐就連美國聖十字架學院的譯本我也是罵到不要罵。今日英語地區的正教會的現狀就是﹕第一﹐沒有自己的聖經譯本﹐大多數人還是在用雅各伯王版。第二﹐隨心所欲的翻譯太多﹐真正忠於原文的翻譯太少。第三﹐同一經文的異譯極多﹐沒有統一的譯本。第四﹐沒有包含所有禮儀的完全本。也就是說﹐有一些不太常用的禮儀和經文至今沒有英語譯文。
話說回來﹐您提出的那兩點是對的﹐原文是在“諸天”而且不表現出“債”的意思也是不對的。但是我相信這些不好的﹐甚至是不正確的譯文﹐只是在一段歷史時期內的不成熟產物。正教會既然相信她是受聖靈保護引導的正統教會﹐當不至出現將哪怕一個細小的錯誤“定為信理”的情況。

edward


Posted -
2003/10/2 下午 06:47:19

小弟倒以為翻譯不是嚴格的「信理」問題。

就以中文來說,將文言文的文字譯為白話文,往往已將原文弄成面目全非。翻譯的本質,總有「創造」的成分,皆因這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而世間上並沒有兩個文化是完全等同的。

我認同現時禮儀文獻中,有些翻譯是絕對「離譜」的。當然,這就視乎譯者背後的理念和意識形態。整體上,我會覺得中文的禮儀翻譯要比英文好得多。

你有看過《Liturgiam authenticam》文件嗎?對它有何看法?

去非


Posted -
2003/10/4 上午 01:31:04

說起翻譯﹐我倒頗有興趣知道第二任中國駐教廷公使吳經熊所翻譯的聖經素質如何﹐會否比思高聖經學會的好。聽說蔣中正在看過吳公使所翻譯的版本後﹐曾加以稱讚﹐不過不知那會否只是門面說話而已。再說﹐蔣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edward


Posted -
2003/10/4 下午 05:25:54

吳經熊先生所譯的新約,見印於《新經全集》,是文言文。

很難評論他譯得好不好。我會覺得他的譯作較重視文言文的表達,有時會犧牲了原文的一些意思。

部份吳公的譯文,亦見引於羅光主教的著作中。

在一些場合下,人們所看重的,未必是譯文的準確性,而是其辭藻的優美。

brotherwilliam


Posted -
2003/10/15 下午 11:38:30

吳經熊先生所譯的新約,以及聖詠,或基督教的和合本,都不是由原文翻譯過來。

頁:  1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