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神學 > 聖經 > 聖經和教義的關係

頁:  1 | 2 回 應
作者 內容

edward


Posted -
2001/5/19 上午 09:17:55

最近在網上和其他基督教人士進行討論,當中也有涉及聖經和教義之間的關係。恰好靚仔兄又提出解經原則的話題。因此小弟覺得開一新題討論亦會幾有興趣。

靚仔兄有言曰:

「另外引用聖經去引申教義的問題就變成釋經學的課題。經院神學(或一些基要主義任〔己〕意釋經者)喜好先有前題,再找聖經證據演繹,是否聖經原來的意思反而次要,這當然又可另題討論了。」

小弟的意見則有些不同。天主教會似乎很少會只用聖經去直接「prove」(即哲學或數學意義上的證明)一項教義。若我們看奧脫的《天主教信理神學》,則是又說聖傳、又說聖經。我個人覺得這個進路比較有趣。

聖經原來的意思,其實也不容易觸摸。若只當它是一本人寫的書,那麼只求它人性作者所說的一切意義就已相當充份了;但天主又是聖經的作者(且是「主要」〔principal〕的作者),那麼,天主要在該經文中、將祂自己的「意思」放進經文之中而人性作者不自知,這個可能性又似乎不可否定。

我不很熟悉經院神學的釋經法,只是很粗略地知道有所謂的「Four senses」(四種意義)。我認為「文字意義」(literal sense)可理解為現代釋經法的前身,即力求認識聖經〔人性〕作者在文句中所直接要表達的意義;而其他的senses則是把經文放在基督徒倫理生活、教義和來生、救恩史的背景(context)之下得出的理解。

我認為這種釋經法和基要主義是有分別的。前者所述的「context」固然是大前提,但「理想中的」基要主義是沒有大前提的。基要主義袛承認聖經的文字意義,且在印象之中,這種文字意義與剛才所說的文字意義有不同。

Cissie


Posted -
2001/5/21 下午 05:14:47

在天主教內聖言主要是在感恩祭中宣講,如此,可能還加入一個未提到的主要因素 - 聖神對接收者當時的啟示。
個人比較重視這點:個人從與主的相交關係中直接接收主的話語。誰與誰如何演繹聖言對我來說反而次要。

edward


Posted -
2001/5/24 下午 09:03:23

聖言是需要被理解、闡釋和生活的。這是教會存在的根本理由。

若有一些來自天主的訊息只是你「聽到」而其他人聽不到,那麼第一個可能性是「apocalyptic hallucination」。經精神科醫生診斷為「無問題」後,才可到教區當局正式稟報,得到受理。

Cissie


Posted -
2001/5/25 下午 04:07:17

嗯,這跟好些新教的取向完全反轉的。他們認為人自身可上達天主,可直接接收主的"訊息"。(當然經過反省 - 所以他們一般的反省能力很強)。
我一貫的祈禱也跟他們相似 - 可不是我自創, 而是"學"回來的(公教的方法來的)。

edward


Posted -
2001/5/25 下午 07:33:58

若人自身可以上達於天主,那又何必要天主的啟示?基督為何要降生?為何需要聖經?

Cissie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0:05:55

這就又回到"雞/蛋"的問題了。
聖經的源頭本來多端,所啟示者為何亦可能有相反看法,不然,又何來分猶太教,伊斯蘭教,等等。當然,大家都以自家為"正宗"的。
很難以"一刀切"的分析來定奪"啟示"的絕對性。。

edward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1:47:35

若我們相信啟示是來自天主,而天主自身又是不矛盾的話,那麼,若天主容許人們對祂的啟示可有著互相衝突的理解,則是說明著一個事實:天主從未願意過要保存祂的啟示。

妳會否接受這個結論呢?

Cissie


Posted -
2001/5/26 下午 12:02:22

這得看何謂"保存":使其"定形不變"我看不可能;歷史似乎也在說這不可能。
"真理"本質不會變,但"啟示"就很多時會arbitrary;這可能是兩者的intrinsic difference.

edward


Posted -
2001/5/26 下午 12:22:32

若天主所啟示的不是真理,我倒很有興趣知道它會是甚麼。

若天主所啟示的東西可以隨人任意理解,這個世界分分鐘糟過天主從沒有啟示過。

Cissie


Posted -
2001/5/26 下午 12:33:33

ARGUMENT 出在 - 哪兒是"啟示"的"真理";哪兒是MISINTERPRETATION.唉,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的。
有很多地方,"絕對"就是"錯"的源頭哩!
"真理"可能就是這個了。

edward


Posted -
2001/5/26 下午 12:39:50

就是因為有絕對的現實,這個世界才是有對有錯,有黑亦有白。人生在世,需要Commit。

Cissie


Posted -
2001/5/28 上午 10:04:17

Edward,(1) What is "絕對的現實" can you please elaborate?
(2) Who sets them?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5/31 下午 06:06:24

(1)啟示是天主向人類主動揭示自身的奧秘。
(2)真理是不變的,但是解釋真理有很多的方法。
如果我們堅持只有一種解釋真理的方法,叫做真理霸。
好多基督教派都用這個方法來霸住真理。因為真理只有一個,所以如果不信我這個教會,你就落硬地獄。
(3)我相信天主教解釋真理大體上沒有錯誤,但是不能由此說其他人就一定理解錯誤的。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5/31 下午 06:09:50

再說下去,什麼叫做絕對的現實?如果看一點認識論(認知論),我們不難明白到,我們理解這個世界,是透過我本身這個存在體去理解,所以這個現實的存在,很大程度是由於我這個存在體如何認知而構成的,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去說明康德的先天範疇。把自己眼前的世界當做絕對的真實,把自己的理解當做絕對的真理,對己對人都好危險。
我不是因此主張相對主義,但是我們自己可以commit某一種信念,但是同時要記住,這個信念是可以錯的,也可以是又不同的理解的。

edward


Posted -
2001/6/4 下午 06:34:30

歸一兄所言的認識論,是不是康德的認識論?康德的認識論,是康德自身對認識的認知。康德自身對認識的認知是不是「現實」和真實的,也很值得商榷,也不是沒有被推翻的可能。

但問題是:歸一兄所說的認知,和康德所說的認知,是不是同一意義下的認知?若是「同一意義」,那麼這個「同一」的意義是指康德認同歸一的意義還是指歸一認同康德的意義,抑或是另外的一些既非康德、亦非歸一所專有的意義?

是認知構成存在,還是存在構成認知?

我們每天所唸信經的「我信」,其意義是甚麼呢?是「我因天主的啟示而得知」?還是「我認為」?

Cissie


Posted -
2001/6/5 上午 09:59:26

有沒有神學學者談過kant?
如果他說的"掂"當,神根本就不能"認知"!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6/5 下午 04:47:17

認知論並不是要否定我們認清事物真貌的可能,而是要指出我們認知事物的限制。康德的先天範疇,就是指出我們先要具備了某些概念,才能開始認識事物,例如是顏色、形體的概念。沒有這些先存的概念,我們就不能認知事物;但是反過來,這些概念又限制了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故此,認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靜態的存在。簡單一點說:同樣念信經,十年前和十年後,同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邊個先至係絕對的真實。
正如我上面講的,我們要有信念,但是把信念化為真理,中世紀大部份的悲劇就是這樣產生的。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6/5 下午 04:49:06

尤其在今天的社會,沒有了專制權力,人人都可以講自己是絕對的真實,基要派話神確實是在七天創造天地,唔信唔得。咁又如何?
如果有絕對的真理代表不與人對話,我寧願沒有了。

Cissie


Posted -
2001/6/5 下午 05:52:55

一哥的問題很基礎性亦很深入,應該問你的神學教授哩!我來這兒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想聽聽他們有何高見。
非神學角度的看法我可以另請教高明 - 基本上康德的認知理性是並不religious的;天主教如何看,我還要領教哩。

edward


Posted -
2001/6/5 下午 10:05:56

是不是一定要有「顏色」和「形體」的概念,才能「開始認識」問題和事物?

歸一兄所言的「概念」,是指「事物」的概念、抑或是「顏色」和「形體」的概念?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6/8 上午 10:58:02

按照康德的說法,我們不可能認識物自身,因為我們認識每一件事件,都是透過某些概念去理解。這些先於經驗的概念,不知何故,已經成為我們組織認識事物的方法。我們唯有透過這些方法去看到、認知到事物。既然如此,我們的認知必然地是有限制的。
舉一個例子,一個在沙漠生活的人,突然有一天看到海,他無法理解這是什麼,因為這超越他的概念。但是康德要講的是更為根本的問題,例如時間的概念。我們可否以沒有時間的背景下理解事物的發展呢?不可能,因為時間的前進是我們既有的概念了。

靚仔


Posted -
2001/6/8 下午 02:32:27

康德所說的先驗的好像是"範疇",而不是概念
我們好像由神學討論轉移到哲學了, 有趣.
在大學讀了幾十學分哲學, 但我也不敢說完全掌握康德的理論, 但還好, 他的理論仍屬易於理解的那種.
講講下可能會去到存在主義, 再到新多馬斯主義, 再入拉內的神學, 著是有趣.

靚仔


Posted -
2001/6/8 下午 02:42:55

又edward定義下的認知又是甚麼呢?是歸一的認知?休謨的認知?靚仔的認知?還是一個特殊意義下的認知,而此認知只能是在某特殊主體下才能認知得到的認知?
說說下像在討論語言哲學, 多過似認知論. 還是詮釋學的問題?

靚仔


Posted -
2001/6/8 下午 02:46:06

Cissie, 很多神學家都討論過I. Kant,
而物自身根本不是kant的認知對象, 能認知的只有表象.
他雖認為純理性不能認知神的存在與否, 但在實踐理性上,他是接納有神的.

edward


Posted -
2001/6/8 下午 06:24:39

歸一兄所言:「康德的先天範疇,就是指出我們先要具備了某些概念,才能開始認識事物,例如是顏色、形體的概念。」

當中所說的「先要具備的某些概念」和「顏色、形體」的「概念」,前者和後者究竟有沒有分別?若然沒有(即先備的概念和認識的概念一致),那麼,認知有何實質意義呢?

範疇和概念,到底有沒有分別?

小弟對康德的認識很淺,袛是在初中時候約略地「玷」過他的著作,很多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因此,實有賴各位賢達指教。

哲學有趣之處,在於它是「armchair science」,探討哲學問題,未必需要看很多書和識很多字,袛要有一顆思辯的心。

當然,哲學「史」例外。

我為何要問某某所理解的「認知」和另外一人的「認知」是否相同或有分別?這是由於如果我們決定依附某人的權威,並代表他去說話,那麼兩者所理解的觀念需要一致,不然討論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頁:  1 | 2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