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信仰生活 > 福傳 > 祈福黨與宗教心理

頁:  1 回 應
作者 內容

edward


Posted -
2005/7/26 下午 08:17:57

社會近日興講「祈福黨」。不少婆仔居然可以接二連三地被騙,是否反映著社會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呢?

我以為,容易被該些騙徒愚弄的因素包括:心神恍惚、世界觀被扭曲、貪圖小利、缺乏社團或親朋的有效支援等。

主說:世俗之子往往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基督徒應否從這次事件中汲取教訓呢?

simon


Posted -
2005/7/27 上午 11:21:14

「心神恍惚、世界觀被扭曲、貪圖小利、缺乏社團或親朋的有效支援」

我好像全中!看來我要小心了。

edward


Posted -
2005/7/27 下午 10:48:18

為何這麼說自己?

兄看來不似是容易受騙之人。
你在堂區裡,不是過得好好嗎?

simon


Posted -
2005/7/27 下午 11:47:39

心神恍惚、世界觀被扭曲、貪圖小利,是有出現在我身上的。

據說,有「正經事」不做,常常上網的人,是因為缺乏支援。於是第四、五項好像又中了。

我去外國旅行時,用相等於港幣三十元買了一包值十元的糖(若賣給當地人,在同一商店)。我是否很容易受騙?

edward


Posted -
2005/7/28 上午 12:37:18

哈哈,上網若能做福傳,不也一樣可為「正經」?

講開又講,你作為幼稚園教師,對校本條例和教區的教育,有何看法?

若你有看今期公教報,也許也會知道,小弟所讀的幼稚園,最近「出了事」。

simon


Posted -
2005/7/28 下午 11:54:32

edward,

之前我好像是說過「作為幼稚園老師.....」,那是「氣」言(動氣時的發言),我其實不是幼稚園老師。令你誤會,對不起。

但有一段很短的時間,我的確當過老師。當老師頗有趣,也有意思。

我只是很偶然才會買公教報,所以不知道你的母校的事。總覺公教報的內容不大吸引。

你的幼稚園出了甚麼事?是集體食物中毒嗎?

edward


Posted -
2005/7/29 上午 12:54:25

若兄有讀到下欄有關「公教教育」的貼文,應可知道:小弟母校是哪間幼稚園。

最近教區社會傳播處的主任容博士在上期公教報「澄清」:因母校既不直屬教區,亦不隸屬修會,其名字又沒有刊於《香港天主教手冊》之內,所以與香港天主教會無關!

不知事情會如何發展呢?

Ignatius


Posted -
2005/7/29 上午 05:36:49

平信徒興辦的「教會」學校

本人希望就上期「讀者心聲」,容若愚博士的澄清:「明我幼稚園……與香港天主教會無關」,分享一點想法和感受。

小弟是明我幼稚園八二至八三年度的畢業生。在我的印象中,母校毗鄰慈幼學校,並以慈幼會的聖多明我沙維豪(St. Dominic Savio)為主保,至今仍可記得校歌有這一句:「沙維豪光輝燦爛,你是我們的榜樣……」。本人於尚未領洗的幼年時,在母校學懂劃第一個十字聖號,對此仍心存感激。

近日重返母校,發現校舍內的十字架和聖母像仍在。牆壁上亦掛有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和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肖像。詢問幼稚園的職員,孩子們仍然在那裡每天祈禱、學習愛人如己;孩子們仍要學唱《明我快樂頌》:「……叫跳齊來,感主恩祐;明我教導我心留……」

也許(我是說「也許」)這間幼稚園,並未獲得教區當局的確認可稱為「天主教」(參閱《天主教法典》第803 條),但無可否認的是:這是由一群熱心致力於公教教育的平信徒,所開辦和營運的一間學校。平信徒不也屬公教會的肢體和一份子嗎?平信徒在社會中的使命和事工,不也反映著「教會」的「共融」奧跡嗎?他們對教育使命的主動參與,不是也值得教會牧者的欣賞、鼓勵、和根據「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適當地協調嗎?

從嚴格法律意義言,「該幼稚園與香港天主教會無關」或者說得通,但本人總覺得這句話與梵二所述的「教會」(參看《教會憲章》,10,14)有點格格不入,因而令人感到沮喪。教會的共融,不單是建制的,也是心神的。香港的天主教會,不等同於堅道十六號的幾座樓宇。

本人以為:當前教會的教育理念和使命,正四面八方地,受到來自政府和世俗觀念所帶來的衝擊和考驗。當前的急務,是教會內不論神職人員或平信徒、修道或在俗者,均要盡量裝備好自己,俾能在必要時,能為主基督,並向香港社會,給予有效和強而有力的見證,並為苦心孤詣的牧者,略盡綿力。

主說:「因為誰不反對我們,就是傾向我們。」(谷九40)願共勉之。

張慧賢

(新一期公教報讀者心聲)

simon


Posted -
2005/7/29 下午 01:38:42

原來咁大件事。

天主教徒,都是教會的一分子,一言一行,都和教會有關。怎可以說教友辦的學校,和天主教會無關?

可以接受的說法是:
那所學校,在香港法律上和天主教會無關。

我不了解內情,但「世上確有人披著教會的外衣去為自己賺錢」。我不是指向哪一所學校,這只是一個general statement.

Ignatius


Posted -
2005/7/29 下午 05:17:22

我覺得是明報的標題累事.

edward


Posted -
2005/7/29 下午 09:38:46

亦很難說。

就算一間被確認的天主教學校邀請教統局局長來演講,又有甚麼大問題?

有時我認為教區太過敏了。
不是敏捷,是敏感。

我常以為,教區的社會傳播處,反而應對關乎社會公義的其他事件上,嘗試令社會大眾(或至少教友)得知教會的立場。或給人覺得:教會關注「正義」或「貧困者」的問題。

在該些事件上沒有反應,人家反而覺得你不存在。

名份上的澄清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社會大眾「認同」教會作為先知和僕人的角色。

頁:  1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