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入
<<<

名稱: 密碼:

加入 | FAQ | 聯絡我們
全部區域 > 我們的教會 > 香港教區 > 一個教會的興衰

頁:  1 | 2 | 3 回 應
作者 內容

edward


Posted -
2001/5/24 下午 08:47:07

歸一兄在信仰與神學一欄中,提及香港的天主教會正處於衰落之中,話中表現出他對教會現今情況的擔憂。

究竟在信仰的立場看,甚麼是興盛?甚麼是衰落?香港教會的情況,又是怎樣?

怎麼做是「落井下石」?如何可以「改善情況」?

靚仔


Posted -
2001/5/25 上午 11:18:26

請問何謂從信仰立場看?興盛與衰落和救恩的關係又是甚麼?誰會去落井下石?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5/26 上午 09:12:44

略談幾項資料,可以讓大家討論一下香港教區應當如何發展。
(1)二十年前香港天主教教友共二十六萬,二十年後的今天是二十五萬多;
(2)修院本地修生不足十名;
(3)終身執事不足十名;
(4)每一年新領洗者的留失率大約是八成。

Cissie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0:26:01

數字不一定代表真理,但卻完全代表現實情況。
個人的觀察,是因好些東西,本來對救贖很有關係的,卻十年左右時間因人因事急速流失。
別以為教會不受政治影響 - 九七問題殺教會個措手不及!看看教友如何移民,教區如何回應 - 有幾年,每周到彌撒都聽到一位作了古的外籍神父說,多市,溫市,澳/紐各地的堂區如何忽然興旺,神職人員不少都申請過去工作,因為滿足感大。反而,香港嘛,人人"著草"哩。看看澳門就更加明白過明白了。今日越南的公教形勢還好過澳門哩!
香港教區在這期間牧民工作做得如何,大家心中有數。
凡事有前因就會有後果,聖召的成績就是最佳見證。

Cissie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0:46:57

"落井下石"之法:多調離現任牧民工作者,使其過"候鳥"生涯,時港時加(澳),跟太空教友同步。不消五年,全港堂區可以關多至少三成,到期時即使有神職也不會有教友。信教可以去宣道會/禮賢會等等,人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打救之法" - 好難想,真的好難,因為冰封三呎非一日之寒,到得時候,可能教區本身已不復今日之貌......(不是危言聳聽;心水清點兒的會看得出來)。
不過,主在呀!沒修生做神父,修女開彌撒吧!在美國有的是,因為無王管,教友照到,天主照到,怕甚麼?(我們又不是cardinal)。

靚仔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0:50:56

話也要說回來. 廿年前沒有一個平信徒在本地接受天主教神學教育, 而今已有過百的平信徒完成學業.
廿年前也沒有終身執事, 現在已有四位, 並有數位準備領受聖職.
廿年前只有受薪傳道員, 現今有不同的受薪牧民工作者.
有進有退,或停滯不前是事實, 但我們願意相信聖神的風的帶領嗎?

Cissie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1:14:52

平信徒自力更新很重要!
弟兄姊妹們,站起來吧!余理謙神父的話不是說說算的。這話早十年已應該說了。"聖召"當然保括平信徒的召叫。

edward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1:21:18

所謂的“站起來”,是指甚麼呢?

有沒有辦法,可以將關心教會這方面情況的人動員起來,將對教會前景的焦慮,化成實質的行動?

甚麼才是適當的行動?

Cissie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1:34:29

"mobilisation" - 好口野呀!由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做起吧,會不錯的 - 可以參考聖神內更新團體的logisitics.可以enrol多些各堂區的信友加入神學訓練和靈修工課,"信理學術風氣"先開展,相信會打到強心針。再成立不同的cell group去不同的善會推廣。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1:44:27

改革的聲音可以由外圍出現,但是改革卻必然要由中央做起。今天天主教教區有沒有這種意識呢?有沒有這種魄力呢?
我同意二十年前沒有終身執事,現在有,但是這些終身執事的定位又如何呢?教區如何看待他們呢?
教區又如何為牧民工作者定位呢?
我看到的是:沒有神父就合併堂區,這是進步還是倒退呢?按現在的形勢,只會愈來愈少神父,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堂區會愈來愈大呢?
談到宗教學部,畢業生是不少,但是教區有準備發揮他們的力量嗎?

靚仔


Posted -
2001/5/26 上午 11:55:10

持平地說, 不要說是教區要求調離神父, 我很相信主教從沒希望或主動將神父調離香港. 一面之詞, 從來都不是事實之全部,但教區政策之不"透明"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有誰會關注到教堂每季的差餉及地稅可以是十餘二十萬?教區直接的僱員也達三百人, 他們每月的薪酬已數百萬元, 還未計那七十位教區神父的生活和教堂的維修, 財政的負擔是很重的.
每堂的彌撒捐廿元. 我餓死很久了.

edward


Posted -
2001/5/26 下午 12:17:07

我的印象是:教區的錢很多時未有放在應該放的地方上。

很多錢是去了辦公室,但一般普羅教友所能實質享用的”服務“卻仍是十分有限,或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是可以享用,引致很多資源被白白浪費了。

而例如堂區一類的地方團體則將重點Most if not all 地放在聯誼一項上,把較深層的信仰培育的責任似是完全推給了教區。堂區的教友若經不起山長水遠,負擔不起學費的話,就會對這些課程望而卻步了。

傳統上天主教會傾向於將重點完全放在彌撒上,梵二曾嘗試把老本攤分到其他項目,如福傳培育之類。但似乎很多堂區的現況是:袛將重點放在社交聯誼興趣培育班,靈修反而變得形式化,禮儀亦搞得不好。

Cissie


Posted -
2001/5/26 下午 12:26:32

"中央" ! 信仰由此"推"才會動,真"該會"咯。
眾所周知"中央"唔多惦;咁等死好了。
聖召要變戲法,難過變性;有收成,也只會是五/七年後,可能十年;哈,勒實肚皮吧。"無以為繼"已是咱們今日的PLIGHT了。

edward


Posted -
2001/5/27 下午 09:26:25

中央的確可以作出方針性的帶領,但亦不容忽略堂區地方性的實行。

我的感覺是:現時教友是否能接受適當的信仰培育,很視乎天主把閣下放在哪一堂區。當每主日聽的講道都是這麼「癈」的時候,教友們若仍未能主動自強,信仰的動力便愈見減弱了。

Cissie


Posted -
2001/5/28 上午 10:33:37

講道很”廢”的堂區我確實未有緣拜候;可教友可以”走”呀!如果我住九龍,選擇地鐵源線或火車源線,有許多選擇;亦可以去xxxx中心每主日開壇的學校,那位神職的講道水平夠”照”的了吧?難得他”南歸”香港!
天主教教友就是一般而言欠缺動力。
各位對這現象有何高見?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5/28 上午 10:37:12

什麼才是廢的標準?我這一年來去過六、七個堂區參與彌撒,合格的神父一半一半。我的合格標準是這樣的:有演繹當日的經文(不是語譯)。如果高於合格,就是能結合自己的經驗或是就經文發揮深一層的道理。可惜,有一半神父連合格都做不到。

Cissie


Posted -
2001/5/28 下午 12:27:22

Back to Edward's point - is a "parish" really a "fixed" place to "fix up" the laity? Or rather, it is the religious organisations e.g. Legion of Mary, Charismatic Movement, Serra CLub, etc. that offer developments in faith?
One question - should the faithfuls keep to their own parish where they live? Or are those parishes really exist for administrative convenience? My parish have faithfuls from West Kowloon, Hong Kong East, even Lantau Island. The Cathedral have faithfuls from Tsing Yi and all over Hong Kong.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5/29 下午 02:32:00

談錢的問題。由於教會的行政組織巨大,加上神職主義,令平信徒好多時對教會的投入感不大,這從奉獻一事上可以明顯看出來。環顧基督教教會,許多都是憑空"變"一所聖堂出來。
我最深印象是突破青年村的一輛旅遊巴,是由婦女查經組捐出。一個查經組都捐一輛車,我們天主教友做了什麼呢?
如果因為錢而合併堂區,我覺得該堂區的教友一直很不接受,而且如果說明由他們自負盈虧,我亦相信做得到。
公教教研中心就是一個例子,可以做到自養。
但是,我們的教區是否有勇氣去這樣做呢?

Cissie


Posted -
2001/5/29 下午 02:41:07

如果要做到自養就真的要落力好多了,不過,新教的團體一般而言財政狀況比較亂,較多利益上的衝突,真是針無兩頭利了。

靚仔


Posted -
2001/5/29 下午 03:04:48

堂區源於從前的歐洲農村社會,全村也只有一間聖堂,你可以走去邊?
自養是應該的,這是我們的教會.但首先要財政透明,和照顧較貧窮的教友,不要使他們覺得沒出錢就不可參與堂區的事務.
另外加一句,堂區是一個Community,不是一群宗教組織religious organization,有幾多個組織聯合也不能成為一個堂區.可惜我們堂區議會的組成大多似會社聯會.
如何將學到的教會學在堂區生活出來,我也有些惘然,唉!

Cissie


Posted -
2001/5/29 下午 05:44:51

堂區議會一般都很駭人 - 因為多會開;聽聞說,我的堂區議會每月開會兩次,每次三小時有多!
其實有很多東西應該與時並進 - 例如automation;堂區automation多麼重要!偏偏甚少港島的大堂區有網頁(認真失敗,新界的,離島的反而有)。每次堂區報告講到口水花四散,聽完第五項已忘掉前三項,還有三項尾隨;上網吧!每星期更新一次,海報也省回,多環保。

Potato


Posted -
2001/5/31 上午 10:52:28

教區應該成立一個centre, 可以讓各堂區建立
網頁, 統一嘛. 在管理上會比較方便. 在資源
上又可節省. 我都諗唔明點解教區要堂區自生
自滅呢?

Potato


Posted -
2001/5/31 上午 10:56:58

當然落手寫就梗要堂區各自搵人啦!
但你都應該俾個"官方網址"人呀!?
e.g. http://www.catholic.org.hk/~st.teresa.church/
http://www.catholic.org.hk/~st.thomas.church/
.
.
.
諸如此類.

靚仔


Posted -
2001/5/31 下午 02:25:55

If the parish ask, they will have one. like cathedal.catholic.org.hk or stalferd.catholic.org.hk, and so on, however, some parish would like to have their own domain. Not always is the problem of diocese, many time is the problem of parish itself.
Pls try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first before we blame others.

歸一

管理人員


Posted -
2001/5/31 下午 06:00:43

所以,雖然教廷不同意內地三自教會的做法,但是自養和自治,其實好重要。如果地方教會以至堂區可以是自治的話,對於提高教友的意識是很好的。我這裡的自治是指由當地堂區的教友治理。如果教友感到這個堂區是屬於他們的,就自然可以有更大的投入感了。

頁:  1 | 2 | 3 回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