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聯絡我們



此頁最後更新日期: 2007/6/6 上午 10:12:12
  淺談聖像畫  【潘國忠】
原載於《公教報》3140-3142期       




聖像畫的歷史背景

聖像畫(Icon),可以說是基督宗教信仰中其中一項重要的宗教藝術和文化遺產。它除了是藝術作品外,更是教會用以表達信仰和幫助信友們祈禱默想的好工具。聖像畫(Icon)一詞,原自希臘文的Eikon,有肖像之意。其實,早自初期教會,信眾們已習慣利用一些符號(如方舟、魚、錨、餅等)或以聖經故事作為主題的圖畫來表達信仰,這可在早期基督徒的地窟墓穴中找到大量的證據。自四世紀開始,一種新的基督徒「圖像」藝術出現,並漸漸取代了原來的古羅馬和古希臘的藝術形式。這些圖像以二維度的繪畫方法,來表達耶穌基督、天主之母、其他聖人或一些救恩的事蹟。到了692年的特魯洛(Council of Trullo)會議時,圖像的地位及重要性正式被官方教會所承認,與會的東方主教們更頒令要以耶穌基督的人性形象來繪畫祂,來表達道成肉身的教義,而不是用古代羔羊的形象。可能就在這時開始,聖像畫(Icon)一詞,便成了這類圖像藝術的統稱。

值得留意的是,並不是所有以宗教人物或事蹟作為題材的畫像都可以被稱為「聖像畫」。傳統上,聖像畫採用了高度的象徵手法和特定的形式,將我們所瞻仰的信仰奧跡化為畫像,它的要點是要表達教會的信仰。它將救恩奧跡超性、奧秘和無限的一面用平面的方法表達出來。因此,聖像畫並不寫實,並充滿著末世的息彩。畫像中耶穌和其他聖人面貌的輪廓多不合比例,建築物不符合物理的原則,不同時代的事件也可以出現在同一畫像上。這與後期西方教會寫實的宗教藝術形成強烈的對比。

聖像畫的發展在歷史上亦並非一帆風順。公元八世紀時,當時的東羅馬皇帝李奧三世受到了伊斯蘭教和希臘傳統精神主義的影響,頒布諭旨,禁止教會尊崇聖像。自此,一場激烈的爭論便告展開,且很快便席捲整個東方教會,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搗毀聖像運動」。在這次事件中,大馬士革的聖若望、神學家迪奧多及宗主教尼西福出力很多,他們努力地解釋敬禮聖像畫的真正義意和與偶像祟拜之間的分別。在公元787年的第二屆尼西亞大公會議及843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與會的主教們一致決議「搗毀聖像運動」是異端行為,毀像者的思想與教會的傳統和神學背道而馳。直至現在,東方教會仍在每年四旬期的第一主日舉行「正統信仰凱旋節日」,以慶祝聖像畫所代表著的正統教義。


聖像畫的神學意義

這一節將簡單介紹一些聖像畫的基本神學意義。
  1. 聖像畫是聖傳的一部份。對基督徒來說,聖經和聖傳都是傳遞天主啟示和救恩的途徑,這救恩和啟示已被耶穌基督所完成。聖像畫是聖傳的一部份,就是說,聖像畫不單是宗教圖畫,它更是天主把自己顯示給世人的途徑之一。聖經以書寫的形式記載了天主的聖言,而聖像畫卻用了圖像和色彩的方式,把啟示和救恩的的真理表達出來,並藉此讓信眾們加以默想和祈禱。在東方教會的傳統裡,聖像畫不是被「畫」出來的,而是被「寫出來」(to write an icon),這反映了東方教會對聖像畫的理解。聖像畫既是「傳統」的一部份,因此畫師並不可以隨意改動和調整聖像畫的形式,他的工作是要反映出教會的思想和精神。與此同時,聖像畫也是信仰培育的重要工具,人藉了解和默想聖像畫的內容,而被基督所「聖化」和改造,成了與祂相似的肖像,反映天主的光榮。


  2. 對東方的基督徒來說,聖像畫更是一件「聖事」。在一幅聖像畫前,我們感覺到聖者的出現,他們的臨在被聖像畫所證實。東方教會再三強調,尊敬聖像並不等於祟拜偶像,因為聖像絕不代表或代替天主,只是人透過這有形的標記(圖像),去欽祟無形的天主,並參與祂的救世工程。另一方面,天主亦願意透過這標記來接觸我們,並賜予我們救恩。


  3. 聖像畫是通往天堂的窗戶。正如上文所說,聖像畫並不寫實,為什麼呢?因為聖像畫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把圖像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的超性意義表達出來。聖像引領人們默觀天堂的美麗,並協助信眾們跨越物質的現實,而進入到事件的神聖意義之中。在聖像畫內,事蹟和它的意義不會被時間和空間所限制,而全歸入人類心靈深處和超性意識之內。畫像中的聖人們充滿著天主的恩寵,並被聖神所印證或聖化。聖像畫用了強烈的象徵手法,來表達出他們被聖神印證或聖化後的形像。故此,我們可留意到聖像畫像中人物的眼睛多大而有神,象徵在面對面見到天主時的驚嘆和雀躍。前額突出,表示充滿聖神的力量和智慧。鼻樑直而頸粗,象徵充滿著天主的氣息(天主聖神)。咀部緊閉而細小,強調默觀和祈禱的重要性。相反,耳朵偏大,強調聆聽天主聖言比談論更為重要。

    簡單來說,聖像畫並不在乎「像」的「相」,而在乎這像所表達的「真」信仰。這樣看來,聖像畫真是「靈性上騰的起點」。它比世俗的藝術更具超越的能力。它是通往天堂的窗,踏進永恆的門,是天主恩典和人間需要的相遇點,也是深入我們內心深處之路。我們若要默觀聖像,必須進入到它的世界之中,並以一個悔改及更新的心思,來了解聖像畫內所包含的深奧含意。


  4. 聖像畫邀請我們祈禱和成聖。聖像畫並不只是宗教藝術,在聖像畫前單單觀賞是不足夠的。聖像畫的世界,是一個內在和諧統一,祥和寧靜的世界。人在聖像畫前默禱,會不知不覺間被引領進入這圖像的神秘世界之中。默禱者的心神受到了牽動,並引發出對畫像原型的紀念和愛慕之情。東方教會傳統的靈修,強調心靈的靜謐、祥和和休止。在聖像畫的協助下,人容易處於這種狀態之中,達到神人共融,天人合一之境。聖像畫邀請人祈禱,並溶入於畫像所表達的事件之中,學習聖人們的榜樣,活出天主的救恩,在成聖的道路上不斷邁進。


  5. 在東方教會的傳統之中,聖像畫與禮儀也有著密切的聯繫。禮儀就是「在地若天」,預嘗天國的筵席。在東方教會傳統的教堂之中,聖像畫有著重要的位置。它們象徵著聖徒的臨在,諸聖的相通和共融,也顯示在基督之內,我們都是聖徒的同胞,天主的家人。東方禮教堂中的聖像屏風,可以說是教堂中最大的特色之一。在祭台前的聖門的左右兩旁,一般都掛上聖母抱嬰和基督全能者的畫像,分別標誌著救恩的開始(基督降生)和救恩的完成(基督再在);而在祭台上舉行的救恩慶典,正是此時此刻上主救世的工程在時空中的實現。



一些聖像畫的簡介



基督全能者畫像

  1. 在東方禮的教堂內,此畫像多位於教堂的頂部和聖所門的右邊。畫像中的耶穌已受到了光榮,升了天,但祂仍然與我們同在,祝福著我們。受光榮的耶穌將於世界窮盡時再次來臨,施行審判。


  2. 耶穌的表情帶著慈愛和悲傷。祂因人類的罪惡而憂心忡忡。耶穌渴望的是人的悔改,分享祂永恆的生命。


  3. IC-XC,是希臘文「耶穌基督」的縮寫。耶穌是名字。基督的意思是「受傅者」,祂就是舊約先知所預言的「默西亞」。


  4. 耶穌頭上的光環,有著希臘文(O-WN)的字樣。意思是(The Being, I am who I am),中文為「我是、自有者、雅威」。參閱出3:14。耶穌就是舊約中向梅瑟啟示自己的天主。


  5. 耶穌的內衫呈紅色,代表祂的「天主性」。祂的外衣呈藍色,代表祂的「人性」。耶穌是真人真天主。祂降生成人,取了人性,救贖人類。天主子降生成人,使人成為天父的兒女。


  6. 耶穌的右手代表著祂的祝福。3隻手指與2隻手指合攏。3代表天主的「三位一體」。2代表耶穌的「兩性一位」。祝福的手勢有時也呈「IC-XC」之狀。


  7. 耶穌的左手持著聖經。一方面表示祂就是「天主聖言」(若1:1-18)。另一方面,也表示「聖言」將會是未來末日審判時的標準。




基督導師畫像

基督導師畫像是「全能者」畫像的其中一款。耶穌手上的聖經正打開著。經上所展示的經文並不劃一,但以若望福音14章6節為多: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的確,耶穌是通往天父的唯一途徑。


聖母永助畫像
  1. 一般來說,聖母的聖像畫可分為四大類:聖母受光榮、聖母代禱、示道之母和仁慈聖母。其中,又以仁慈聖母(或聖母永助)聖像畫最為人熟悉和熱愛。


  2. 畫像中聖母手抱著小耶穌,盡顯她的母愛和關懷。聖母頭上有兩位天使,左邊的是聖彌額爾,右邊的是聖加俾額爾。他們手持長矛和十字架,這些都是未來耶穌受難時的刑具。


  3. MP-θV,是希臘文(Mother of God)的縮寫。香港東正教會翻譯聖母的名稱時,稱她為「誕神女」,強調聖母所生的,真是人又真是天主。聖母外袍上的兩膊和額頭的位置皆有星的標記,表達聖母「終身童貞」的信理。聖母在生耶穌前,生耶穌時,和生耶穌後都保持了童貞。


  4. 聖母的內衫呈藍色,代表她的人性。她的外衣呈紅色,代表她分享了基督的天主性和祂的光榮。聖母是百分百的受造物,但因著她對自己聖子的信仰,她分享了祂的天主性。聖母是教會的「典型」,讓我們也向聖母學習,因著「信德」和「服從」而成為天父的好兒女,分享基督的天主性和祂的永生。


  5. 畫中的小耶穌因預見了自己的苦難,而感到惶恐不安,因而投奔母親的懷抱。小耶穌行色匆匆,連腳上的鞋子也掉了下來。聖母緊握著耶穌的手,表達了她的關懷、照顧和鼓勵。另一方面,她也面向著我們,以溫柔的眼神邀請著我們,在危難時也投奔向她的懷抱,她必為我們祈求天主的助佑。


  6. 小耶穌雖因預見了自己的苦難而感到驚惶,但他身上所穿的白色和金色長袍,也表達了祂最後必得到決定性的勝利。





聖母代禱畫像
  1. 這幅聖像畫有著很多的名稱。可以被稱為「聖母代禱」,也可被稱為「徵兆之母」。它希臘文的名稱是「比天堂更為廣闊」,它的意義簡介如下。


  2. 畫像中的聖母的懷內擁有耶穌。耶穌是天主聖子,祂是無限的,但現在竟降生在聖母的懷內。因此,稱聖母為「比天堂更為廣闊」實在適合不過,因為她懷內的,是無限的天主。這思想再次帶出耶穌是「真人真天主」的信仰。


  3. 耶穌就是舊約中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天主的徵兆:「因此,吾主要親自給你們一個徵兆:看,有位貞女要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依7:14)厄瑪奴耳的意思就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的確,聖母就是那位童貞生子的貞女,而耶穌就是天主臨在於人間的標記。


  4. 聖母的雙手高舉,這是祈禱的姿勢。事實上,聖母現時仍不斷地為教會的各種需要向她的聖子轉求。聖母是教會的典型,是信徒的模範。讓我們也向聖母學習,首先懷抱耶穌,並將耶穌帶給世界上尚未認識祂的人。此外,也要不斷的為教會和社會中不同的需要向她的聖子祈求。




聖母受光榮畫像
  1. 此畫像的希臘文名稱為「聖母坐於寶座之上」。畫像中的聖母懷抱著耶穌,坐在寶座之上,與她的聖子一起受到光榮。小耶穌面部的表情看來已像成人,他的左手中拿著書卷,穿上金色的外袍,表示祂就是在世界窮盡時再來施行審判的君王。耶穌的右手呈祝福的手勢。


  2. 值得留意的是,在東西方教會的傳統中,敬禮聖母都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在東方「聖母聖像畫」的傳統中,聖母永遠是和她的聖子一起出現的。聖像畫要強調的是,聖母和她聖子親密的關係。聖母是最完美的受造物。由於她的信德和服從,她成為了「天主之母」。她懷抱耶穌,將耶穌帶到世上,她更不斷為世界的需要向她的聖子轉求。她分擔了聖子的苦難,最後,也分享了他的光榮。聖母是信徒們的典範,讓我們也學習聖母的芳表,偕同聖母,步武基督。






天主聖三畫像
  1. 天主聖三的信仰可以說是基督宗教信仰中最為核心的信理。我們相信只有一個天主,但祂有三位。聖父是整個天主,聖子是整個天主,聖神也是整個天主。但父、子和聖神之間有著實際的差別。父不是子,子不是父,聖神也不是父或子。祂們之間的差別在於彼此之間的內在關係,父是生者,子是被生者,聖神是被發者。


  2. 畫像的背景是創18章。阿巴郎迎接天主的三位使者。這三位使者為他帶來了喜訊。為了表達這三位使者都來自天上,畫家在祂們的身上加添了翅膀。這章節是舊約中有關天主聖三信仰最為重要的預示。


  3. 若我們仔細欣賞畫像,可以發覺三位使者的頭部被放在同一的圓週上,象徵聖三的一致和永遠。此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等邊三角形。中間的人上半身兩旁的線條,配合三角形的兩邊。三角形下面一條線,就是桌子上面的一條線,旁邊兩人坐在三角形基座的兩個角上。三角形是天主聖三一個古老的象徵。聖三共同融合在完滿而共融的一體之內。


  4. 畫像中的三位使者有著相似的形態,各有翅膀和手持權杖,表示祂們擁有同一的天主性。三位的相貌都很年青,表示三位之間,無大無小,無先無後。三位的衣服都有藍色的部份,顯示祂們都來自天上。但祂們其他衣服的顏色有著顯著的不同,顯示祂們之間又有著實際的分別。


  5. 左邊的一位是聖父,祂坐席的位置、坐姿和金紅色的外袍都在強調祂是聖三內的源頭。祂的坐姿較直,祂的頭是向著另外的兩位。祂的手勢也向右,呈祝福和派遣狀。中間的一位是聖子,祂紅色的衣服象徵著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祂的身和頭,連同身後的樹都傾向著左邊,表示對父的服從。但祂的手卻同時指向右邊,表示對右邊一位的派遣。聖子身後的是「生命樹」(創2:9),耶穌的死亡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生命。最右的一位是聖神,祂的頭和身,連同身後的山丘都傾向著左邊,表示對父的服從。祂的外衣是綠色的,表示聖神充滿著天地,祂的德能,養育聖化萬有。聖神就是護衛者。


  6. 我們可以看到,聖三的內在關係,就是愛、犧牲和服從。畫像中的三位,好像正在開會,討論救世的大業。桌子上的聖爵,象徵聖三分享同一的生命,也象徵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聖爵在這幅聖像畫中有著重要的位置,除了桌子上的聖爵外,左右兩位使者的腿和膝部合起來也呈聖爵的形狀。最後,在桌子前還有另外一個聖爵,它是預留給我們的。它邀請我們參與聖子的祭獻,好能分享聖三永恆而又共融的生命。





聖家畫像
  1. 在東方聖像畫的傳統中,聖家的畫像並不常見。這幅畫像可能是較為近代的作品。畫像中的三位主角,就是聖若瑟、聖母和孩童耶穌。


  2. 聖若瑟和聖母的衣著,都反映著聖像畫傳統中聖人們的服飾。內衫為藍色,標誌著他們的人性,外衣為紅色,標誌著他們已分享了基督的天主性。聖若瑟為聖家之長,他接受了天主的邀請,照顧了聖母和孩童耶穌。聖母承行了天主的旨意,成了「天主之母」MP-θV(Mother of God)。總括來說,聖人們由於對天主的信德,藉自由的同意和合作,而被天主聖神所聖化。


  3. 聖母外袍上的兩膊和額頭的位置皆有星的標記,表達聖母「終身童貞」的信理。聖母在生耶穌前,生耶穌時,和生耶穌後都保持了童貞。


  4. 耶穌位於聖像畫的中央部份,顯示祂在聖家中的中心位置。耶穌身上白色和金色的衣服,顯示祂的光榮、純潔和王權。聖家是一個互愛的團體,耶穌雖然是天主子,但在孩童時代,祂也接受了聖母和聖若瑟的管轄。聖母雖然不完全明白耶穌的作為,但總把一切默存於心中,反覆思量。另一方面,聖家也不是事事一帆風順。在耶穌的孩童時代,聖家便遭遇著一次又一次的危難和挑戰。但憑著愛和對天主的信賴,聖家的成員總能把難關一一克服。


  5. 讓我們向聖家學習,讓耶穌成為我們家庭中的「中心」和「主」。在面對各種危難、引誘和挑戰時,仍然不斷地依賴天主的助佑和恩寵。










© Copyright HSSCOL IRSPSA & Alex's Homepage Famil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