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告別交響曲

著名的音樂家海頓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第四十五號交響曲「告別交響曲」,其由來有一個典故。當時為王室演奏的樂師,常常因為宮庭冗長的宴會,必須一再延長演出時間,所以個個都疲累不堪。海頓知道這些樂師的難處後,深表同情,因此刻意寫出這首交響曲。樂章一開始,所有的樂器都參加演出,音樂豐富而多變化,而隨著樂曲的進展,演出者也一個個的離開舞台,最後只剩下首席小提琴手及第二提琴手聯合演出的優美的二重奏。

甲年主日講道

耶穌升天節

(復活期第七主日)


假使天主的救恩史好比一首交響曲,聖子與聖神就好像不同樂器的演奏者,他們豐富而多變的完美配合,在人類歷史中,留下不少優美的施律。過去六星期,基督一直是主要的演奏者,藉著死亡和復活,祂把生命的意境發揮得淋漓盡緻;祂的光榮升天,尤如告別的樂章,更把整首樂曲推向激昂澎拜的高潮。可能我們仍回味著基督繞樑三日的樂韻,不過,基督的離開,並不代表樂曲的結束,因為舞台上還剩下另一位演奏者聖神。 

因此,慶祝耶穌升天,我們除了為基督的降生、死亡和復活劃上完美的句號外,同時亦準備迎接聖神的降臨。宗徒大事錄記載,當耶穌被接升天,離開門徒的眼界後,他們仍向天注視,兩個天使便提示他們要將焦點放回歷史舞台上:「加里肋亞人!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位離開你們,被接到天上去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升了天,也要怎樣降來。」(宗1:11

小提琴手及第二提琴手聯合演出的優美二重奏,其實就是教會生活的寫照。根據讀經一的記載,門徒離開耶穌升天的橄欖山後,便回到耶路撒冷。他們進了當年與耶穌共晉晚餐的樓房,並在那裡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在一連串的參加者名單中,作者刻意提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這個稱呼在路加的作品中,只有在耶穌的受孕(路1:27)及降生(路2:5)時應用過,這使人聯想到,一如耶穌當年在聖神的庇蔭下受孕和降生,教會亦將在聖神的德能下誕生。

由此可見,教會與聖神就是二重奏。如果門徒不應只注目仰天,緬懷耶穌的美好過去,而疏忽耶路撒冷團體的需要,同樣,教會的建立亦不單憑門徒的努力,而是賴聖神的德能而存在。因此,教會的繼往開來,總不可離開當年的門徒團體的經驗,即在共融中聯合瑪利亞,共同向聖神祈禱。

在福音中,若望進一步指出,教會與聖神的二重奏,就是基督光榮的延續。他所講的光榮,不是指榮譽或稱讚,而是指天主可見的臨在和能力。例如,在序言中,若望開宗明義指出:「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他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1:14)意思是降生在耶穌身上的永生聖言,就是天主在耶穌可見人性上的彰顯。

所以,因著聖神的德能,耶穌為祂的門徒祈禱說:「父啊,……我將你賜給我的光榮賜給了他們,為叫他們合而為一,就如我們原為一體一樣。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並且你愛了他們,如愛了我一樣。」(若17:22-23

今天,救恩的交響曲並沒有因基督的離開舞台而結束,反之,藉著聖神與教會的和諧合奏,優美的旋律仍要繼續下去。願聖神繼續引領教會,使教會成為基督降生的聖事。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