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醉漢的素描

一個四處流浪,以人物素描為生的畫家,有一天來到鄉間一個小鎮,如常在鎮上人流如鯽的中心廣場架起畫架,期望賺到未來幾天的生活費。不多久,一個經常喝醉酒的男人出現。他雖然是滿身酒氣,蓬頭垢面,衣履不整,但仍努力擺出一派尊嚴,正襟危坐在畫家面前,讓他作畫。經過一番努力,畫家就充滿信心地將作品向那醉漢展示。「那不是我!」當醉漢看到畫中人是一個面帶微笑,衣著光鮮的人時,便拒絕接受。這個獨具慧眼,不單捕捉人外表,更懂得欣賞內在美的畫家,誠懇地回答:「不過,你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啊!」

甲年主日講道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當群眾聽了耶穌撒種的比喻,相信亦有醉漢同樣的反應:「那不是事實!」因為在巴肋斯坦地方耕種,一般來說收成大概只有十倍,縱使所有種子都落在好地裡,沒有因落在路旁、石頭地或荊棘叢中而長不起來,收成亦無可能是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不過,一如那位獨具慧眼的畫家,耶穌要描繪的,並不單是祂眼前所見的事實,而是隱藏在現世的天國圖像。

在耶穌的比喻中,種子一方面是指天國的話,例如在解釋落在路旁的種子時,祂說:「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裡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瑪13:19)另一方面,種子亦可解作人:「那撒在石頭地裡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瑪13:20)所以,無論是天國的話或是人,眼前的事實雖然是脆弱不濟,但藉著撒種的比喻,耶穌希望我們也看到背後充滿肯定和光榮的許諾。

聖經雖然沒有詳細交代耶穌公開傳道前的閱歷,但從祂待人接物的態度,可知祂是一個久經世故,深深體會人性軟弱及黑暗的人。所以,當耶穌發現自己的門徒為權力的滿足而你爭我奪,為自身的利益而出賣師傅,為避受牽連而作假見證時,祂並沒有後悔,也沒有自嘆遇人不淑。在耶穌眼中,人性雖然軟弱,容易因錯誤運用自由而損人害己,但在軟弱中,人亦有能力正確地運用自由而彰顯人性的光煇。面對這複雜的人性,我們很容易因一兩次受傷或跌倒的經驗而對人,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耶穌卻深信人始終是天主的肖像,人無論如何軟弱都無法抹煞這光煇的面貌。保祿宗徒因著自身的轉化,在羅馬人書中,充份將耶穌的積極信念表達出來:「我實在以為現時的苦楚,與將來在我們身上要顯示的光榮,是不能較量的。凡受造之物都……懷有希望,脫離敗壞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羅8:18-21

耶穌對人性的積極信念,其實與天主自己的許諾是分不開的。依撒意亞先知曾經指出:「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裡;反之,它必實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55:11)雖然耶穌所宣講和實踐的天國遇上困難重重,甚至因人的心硬而要徹底失敗,但祂相信天主既許必踐。當他在山園祈禱時,眼見寬恕似乎解決不少暴力,仁愛似乎無法軟化法律,信任亦無法打破猜疑時,祂並沒有抱怨,亦沒有動搖,因為祂不單看到天國的話被飛鳥吃了,被太陽曬焦了,被荊棘窒息了,也看到種子最終落在好地裡,並結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果實。

「有耳的聽吧!」面對人性的有限,人性的醜惡,撒種的比喻沒有教我們逃避或失望,反之,它邀我們勇於面對。因為只有明認自己是受造物,才會意識天主在我們身上的肖像。香港回歸已經五年,總結得失,不少人為施政的失誤而對政府失去信心,對經濟環境的惡化而感到悲觀,為社會的日益分化而缺乏包容,基督徒除了看到這些事實外,我們還看到什麼?今天的福音邀請我們懷著信念,回應聖言,在軟弱中彰顯天主的光榮。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