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寧靜與平安

有兩個畫家,相約各畫一幅圖畫,來表達平安之意。第一個畫家畫了一個大湖,風平浪靜,湖面如鏡,山上的美景在水中映得清清楚楚。第二個畫家畫了一片極大的瀑布,旁邊有一顆小灌木的枝子彎在水中,它頂端的分枝上擱著一個小巢,幾乎被浪花浸濕,中間睡著一隻知更鳥。結果,第一幅畫繪出順境的寧靜,第二幅畫卻呈現逆境的平安。

甲年主日講道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心力交猝的厄里亞先知,在山洞中聽到天主的邀請:「你站出來,站在山上,立在上主面前。」(列上19:11)果然,天主在山上出現了。不過,天主的出現並不如人所想像的轟動,既沒有風暴或地震,也沒有烈火或洪水。厄里亞在和風中感受到上主從那裡經過,即時以外衣蒙住臉,站立在上主面前。

厄里亞的經驗,就好像第一幅風平浪靜的畫一樣,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當遠離塵喧,在群山環抱,水平如鏡的湖光山色中,或一望無際,海天一色的輕風海韻中,人不其然有一種與天地合一的感通。在教會歷史中,很多影響深遠的靈修傳統,都是發源於荒山的獨處,或隱院的默觀。當然,厄里亞的經驗不單是指外在環境的寧靜,和風亦可比作人生旅途上的順境。當生活事事順遂,無風無浪的時候,人容易感到天主與人同行,這點相信不需多述。

另一方面,瑪竇所記載的耶穌步行水面,就好像第二幅圖畫,指出人生在逆境中,亦可發現天主的臨在。故事開始時,門徒正受著波浪的顛簸,忽然發現耶穌步行海上,朝著他們走來,在驚嚇中,以為遇上妖怪。耶穌對他們說:「放心!是我。不必害怕。」(瑪15:27)祂並且邀請伯多祿下船,走在水面上。伯多祿卻因強風而膽怯,最後在驚惶中慢慢下沉。

門徒起初以為遇上妖怪,正好反映逆境中的一般心態。幾時遇上風浪或崎嶇,人總會聯想可能自己犯了罪,是天主遠離自己的後果。請放心!原來耶穌也處於驚濤駭浪中。人生旅程,總不會永遠是一帆風順,在天主的計劃裡,低潮並不是試探或懲罰,而是一個讓生命划到深處,讓信仰札根源頭的機會。因此,以悲觀消極的態度看人生逆境,就是拒絕接受在水面行走的邀請。

人在逆境中會迷失方向,感到害怕,也是自然不過。因為逆境的出現,意味我們過往習慣和依附的一切,都要一下子改變和失去。例如:多年來鍊就的一技之長,現在卻無用武之地;以往行動一如常人,一場惡疾,現在出入只能倚靠別人;習慣了衣食無憂;現在因金融風暴,卻要節衣縮食。這些不願接受的事實,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凶險,人其實可以灑洒地走一回。

在逆境中,人以為只要沉著應戰,便可以熬過去。伯多祿曾經勇敢地下船,走在水面上,不過,很快便因波濤凶湧而往下沉。為什麼?或許伯多祿起初以為自己可以應付,不過,當他發現自己實在無法克服內心的恐懼,無力抵抗種種外來的壓力時,身體便慢慢往下沉。就在這快要淹沒的時刻,他抓到耶穌伸出的手。其實,承認自己的恐懼,並不等於懦弱。反之,恐懼提醒我們只有在天主內才會有力量,接納自己的恐懼就是承認我們需要天主的援手。

雖然逆境中與順境中的天主是同一的天主,不過,逆境的掙扎,會激發更深的信賴,波濤的顛簸,會磨煉更深的體味,只有在戰戰兢兢中,我們才會領會伯多祿的說話:「你真是天主子。」(瑪14:23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