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一種茶,兩個杯

有個教友娶了太太後,發現兩人共同生活絕不簡單,每天都長嗟短嘆,後悔當日沒有選擇當神父。這件事情讓堂區神父知道了,就把教友找來,在桌上放了銀杯和瓷杯,兩個杯子都倒了香茶,說是請教友喝的。教友喝完後,神父問:「味道怎麼樣?」教友開心地說:「味道很好。」神父接著問:「我是說,那一杯香茶比較好喝?」教友抹抹嘴,滿足地說:「兩杯一樣好喝。」神父笑道:「裝茶的杯子,雖然有貴賤的分別,但是茶的味道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裝了什麼杯子,茶的味道就改變了,你能瞭解嗎?」教友恍然大悟,有些慚愧;從此,教友不再長嗟短嘆了。  

乙年主日講道

常年期第四主日


「我願你們無所掛慮:沒有妻子的,所掛慮的是主的事,想怎樣悅樂主;娶了妻子的,所掛慮的是世俗的事,想怎樣悅樂妻子;這樣他的心就分散了。」(格前7:32-33)保祿說這番話,雖然是出於誠意,並為我們的益處,好叫我們更齊全,得以不斷專心事主,但他似乎重獨身,輕婚姻的看法,明顯與我們今天的教會經驗有點出入。

如果獨身與婚姻的分別,就是神性與世俗;神職與教友的掛慮,就是教會與家庭,我們如何解釋,已婚教友中,著實不少聖善成全的榜樣?相反,有誰又會否認,神父或修女的獻身生活,也有流於外在形式,甚至是表裡不一的情況?的確,獨身與婚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分別不是前者專務天主,後者操心世俗。只要環顧一下我們身處的教會團體,不少例子告訴我們,獨身生活並不是全心事主的保證,有時反成了逃避問題,拒絕成長的避難所。難怪一些獻身事主的人,給人的印象總是不近人情,敬而遠之。同樣,如果說結了婚的人,他們的掛慮就是世俗的事,就是想怎樣悅樂自己的丈夫或妻子。那麼,婚姻的神聖又從何說起呢?

保祿在厄弗所人書曾說過:「教會怎樣服從基督,作妻子的也應怎樣事事服從丈夫。你們作丈夫的,應該愛妻子,如同基督愛了教會。」(弗5:24-25)婚姻的神聖,正由於夫妻的相愛彰顯了基督與教會的愛情。難道保祿是自相矛盾嗎?如果他沒有貶低婚姻生活之意,為什麼向我們推薦獨身生活?

客觀而論,一個神父或修女,由於獨身的關係,比起一個有家室的教友,在時間上更能投入天主的工作。特別當面對非常的牧民需要,他們可以更爽快地慷慨回應。又由於沒有子女的關係,他們可以抽出更多時間獨處,與主作親密的交談。為那些白天因工作已忙得心力交瘁,晚上仍要打理家頭細務,跟進子女學習,直至夜闌人靜,才稍有一點私人時間的父母來說,沒有家庭負擔,無疑是更無牽無掛,更多空間發展自己的抱負與理想。

不過,保祿推薦獨身,目的不是為一個無牽無掛,單身貴族式的生活。如果一個人選擇獨身只是為逃避責任,或推卸承擔,那麼,獨身不單不會使人變得更會愛和犧牲,反提供了環境讓人變得更自我,更封閉和更孤獨,更遑論在生命的旅途中,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同行者。保祿所強調的,是一種全心事主的精神。這種一心一意的奉獻以明確的方式表現在獻身生活上,也流露在彼此交付的夫妻生活上。兩者並無所謂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方式彰顯同一的愛情。

走筆至此,令我想起剛結束的神職人員學習營。今年學習的主題是婚姻與家庭,主持人朱蒙泉神父特意邀請了好幾對夫婦分享他們的婚姻生活。雖然只是平淡的故事,離不開因性格相異,背境不同,引發磨擦與衝突,繼而因溝通、諒解、彼此欣賞而經驗夫妻的親密,生命因對方而豐盛。不過,由於這些故事都是出自真情實感,在場的神職人員,特別是獨身的神父,無不深受觸動,因為這是我們從未經驗過的救恩故事。天主藉著夫妻的互愛,揭示自己與人的親密。同樣,我相信藉著獨身生活,無論是神職、修道或平信徒,天主也揭示了愛的另一面。那就是愛的能力,一種比任何愛的行動來得更大的推動,一份比任何愛的禮物來得更深的吸引。

保祿其實並無貶低婚姻生活之意,只不過他在獨身生活中所經驗的愛與犧牲,實在非婚姻生活所能比擬。話雖如此,我相信保祿亦會同意,如果他的獨身不是基於天主的愛,那將是最大的浪費與虛耗。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