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
![]() |
伯多祿 有一個教授在演講時,拿出一張千元大鈔,對著台下的觀眾揮舞,並問:「誰要這張千元大鈔?」許多隻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一張千元大鈔票送給你們其中的一位;但是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接著他就將這張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這張鈔票?」仍然多隻手舉了起來。教授將這張鈔票扔在地上,用腳踏了好幾下,這時鈔票已經又髒又皺。他繼續問道:「還有人要這張鈔票嗎?」台下還是有好幾隻手舉著。 |
丙年主日講道 復活期第三主日 |
按宗徒大事錄記載,伯多祿因宣揚基督的復活,曾被公議會審問。大司祭多番嚴厲命令他不可用耶穌的名字施教,但他面無懼色,堅持「聽天主的命應勝過人的命」,(宗5:29)因復活的基督已賜給以色列人悔改和罪赦。(宗5:30)獲釋後,他沒有因大司祭的恐嚇而停止施教,反而心裡非常愉快,因為他配得上為耶穌的名字受侮辱。
伯多祿何來為耶穌作證的勇氣?在耶穌受難的時候,他不是因貪生怕死而三次公開否認耶穌嗎?為甚麼在基督復活後,反因耶穌的名字受侮辱而愉快?究竟甚麼改變了他?
其實,伯多祿向來都是一個忠心耿耿、勇氣可嘉的人。從跟隨耶穌第一天開始,他就表現出一種事事比人強,處處比人好的努力。他的突出表現慢慢在門徒中嶄露頭角。當其他人以為耶穌是洗者若翰,是厄里亞,或先知中的一位的時候,他已經洞悉耶穌的特殊身份:「你是默西亞。」(谷8:29)為此,耶穌對他說:「你是伯多祿,在這盤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瑪16:18)當耶穌暗示有人要出賣祂的時候,伯多祿明確地表示:「即便眾人都要跌倒,我卻不然。」(谷14:29)聽到耶穌預言自己也是出賣者時,他甚至更加激烈地說:「即便我該同你一起死,我也決不會不認你。」(谷14:31)
事實證明,這位剛強的伯多祿最終也跌倒。他三次公開否認耶穌,內心的羞愧實在不言而喻。十字架的死亡不但摧毀了他對耶穌的期望,也徹底搗破了他的自我形像。他一直認為自己比人強,比其他門徒更努力跟隨耶穌;他亦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有信德,更理解耶穌的身份和心意。然而,一下子他發現自己的臉孔與猶達斯一樣醜惡,回想在耶穌苦難前自己說過的豪情壯語,更是無地自容。
伯多祿對耶穌失望,對自己更失望。他靜靜地回到自己昔日的地方,希望逃避這段痛苦的回憶。他重新捕魚為生,好像從沒有放下魚網,跟隨過耶穌一樣。然而,耶穌看伯多祿,有別於伯多祿看自己。一直以來,耶穌對他的欣賞,並不是他能幹忠心,也不是他智慧過人。耶穌欣賞他,只因為他是伯多祿。因此,伯多祿的漁夫出身,並不是耶穌考慮他為門徒的因素。伯多祿被耶穌責斥:「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谷8:33)也不動搖他作為教會盤石的地位。
正當伯多祿自以為一敗塗地的時候,復活的基督向他顯現。祂的出現讓伯多祿明白,無論自己過往的表現如何差勁,耶穌仍然欣賞自己,愛自己。復活基督無條件的愛讓他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世界和天主。他明白耶穌愛自己,不是因為自己有甚麼過人之處,只因為自己是伯多祿。
如果復活的基督從沒有放棄自己,為甚麼我要放棄自己?伯多祿豁然明白,立刻便縱身跳入海裡,向耶穌游去。其實,耶穌愛的,何止伯多祿?祂愛每一個,甚至是猶達斯。在耶穌眼中,伯多祿和猶達斯都是祂的門徒,分別只在於猶達斯沒有看到自己在耶穌眼中的珍貴,放棄了自己。
復活的基督使伯多祿重燃昔日的信心。不過,一洗以往的豪情壯語,伯多祿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來自基督。當耶穌問:「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這次伯多祿不敢說:「主我會比他們更愛你。即使其他人不愛你,我也不會離開你!」反之,他只是柔和地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當耶穌第三次問同樣的問題時,伯多祿甚至憂愁起來。為甚麼?因為伯多祿深知自己無德無能,耶穌仍把牧養的責任託負給自己,實在受之有愧。
因著基督的愛,伯多祿走出了昔日的羞愧。他不介意承認自己曾經否認耶穌,因為祂要宣揚的救主,並不是論功行賞,而是慈悲寬仁的。他也不逃避過去的失敗經驗,因為祂明白福音的宣講不是出於自己的能言善辯,正直無暇,或者雄才大略,而是出於那位復活的基督。白白得來的,唯有白白的分施,宗徒大事錄裡所看到的伯多祿,就是復活基督慈愛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