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信心與行動

有一個人每天虔誠的禱告,祈求天主讓他一注獨得多寶獎金,但他從來沒贏過,因此他愈來愈沮喪,並開始對天主感到憤怒。最後他實在忍不住了,怒氣沖沖的衝到教堂,站在祭台前揮拳舞爪叫囂,「如果你是天主,為甚麼我的祈禱從不實現?我已經求你很久了,希望你能讓我贏得多寶獎金,但是我卻每次都不中!你為甚麼不幫助我?」突然間,一個低沉的聲音從祭台上方響起,「你至少應該先買張六合彩吧?」

丙年主日講道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聽過索多瑪和哈摩辣的故事,相信不少人會羡慕亞巴郎的祈禱心得。話說索多瑪和哈摩辣兩座城的罪惡非常嚴重,控告他們的聲音實在很大,天主決意要消滅他們。亞巴郎知道後,便向天主求情說:「你真要將義人和惡人一起消滅嗎?假如城中有五十個義人,你還有消滅嗎?」(創18:23)天主爽快答應:「假如我在索多瑪城中找出五十個義人,為了他們,我要赦免這地方。」(創18:26)之後,亞巴郎竟得寸進尺,跟天主討價還價,從四十五個、四十個、三十個,一直到十個。天主仍爽快地答應:「為了這十個,我也不毀滅。」(創18:32)故事的完結是亞巴郎找不到十個義人,無法阻止索多瑪和哈摩辣的毀滅懲罰。不過,他並沒有遺憾,因為天主實在一次又一次的接納他的請求,要怪的,只是兩城人民的不爭氣。

與之相比,很多人向天主祈求的心得剛好相反。例如,一個教友知道媽媽患了癌症後很擔心,便向天主祈求說:「天主,求你大發慈悲,使她早日康復出院,一家團聚。」之後,這位教友接受了事實,逐步調低自己的要求:「主,求你不要使她的癌細胞擴散!」「主,求你給她多一點時間,不要立刻收回她的性命!」「主,求你讓她在平安中離去!」不過,天主似乎每次都無慟於衷,連最低的要求也沒有答允。最後,這位教友很沮喪地問:「究竟是天主的問題,抑或是我自己的祈求不恰當?」

首先,亞巴郎的天主跟我們的天主沒有分別,對於人的請求,祂從來不會置若罔聞。耶穌以肯定的語氣對門徒說:「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路11:10)天主也沒有限制我們祈求的內容。當門徒要求耶穌教給他們祈禱時,祂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我們的日用糧,求你天天賜給我們。」(路10:23)日用糧不只是三餐,也是我們生活的一切所需,從基本的食物、健康,以致學業、工作、家庭、社會,無一不是我們可以向天主祈求的內容。那麼,縱使我們求的只是日用糧。為甚麼總是求而不得,找而不著,敲而不開呢?

其實,天主經不是基督徒獨有的祈禱經文。在耶穌的時代,很多猶太人也懂得以天主經祈禱。耶穌要教導門徒的不是新的祈禱內容,而是要指出新的祈禱態度。祂以一篇猶太人耳熟能詳的經文為例,希望門徒意識祈禱不單是信心的表達,同時也是行動的實踐。

天主經以「我們的天父」作開始,正好提醒我們彼此都是天父內的一家人。父所關心的,自然也該是一家人共同關心的。當有人向父祈求時,祂也希望我們去滿全他;當有人敲父的門時,祂也希望我們打開心扉接納他;當有人心急如焚的尋找幫助時,祂也希望我們能解決他的困難。因此,耶穌教導門徒,幾時有朋友夜半需要三個餅,縱使他而已和孩子一同在床上,他也要起來,給那人所需要的一切。(路11:58)父就是要通我們使求者必得,找者必著,敲者必得。一個人愈相信祈禱,愈發現祈禱怎樣透過自己的行動得以實現。

當然,有些事情,無論我們怎樣祈禱,也是不能改變的。例如天災橫禍、疾病死亡,祈禱也不能逆轉事實的發生。有時我們會感到矛盾,天主為甚麼要將我們所愛的帶走?我們所求的,不是自私,也不是貪婪,而是為他人的好處,為甚麼天主也不垂允?在這些不解的時刻,祈禱更要帶領我們進入天父的信心裡。「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蝎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路11:11-13)「我們的天父」除了使我們意識是天父的一家人,也提醒我們這位父是天上的父。祂的信心,跨越死亡,恆古不變,我們還有甚麼會永久失去的呢?


© Copyright Fr. Peter W M Choy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