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國驛站
蔡惠民神父 |
![]() |
信德 一個遊客觀賞美國大峽谷的壯麗景色時,不慎從懸岸邊失足滑下去。他拼命掙扎,終於抓著一顆懸在半空的小灌木。驚魂甫定後,他大聲求救:「上面有人嗎?有人可以救我嗎?」很快便有聲音說:「我在這裡,我就是天主。」那人說:「那太好了,請你救我,我快支持不住了。」天主說:「救你以前,我想知道你是否相信我。」那人回答:「天主,我怎會不相信你!每主日我到聖堂參與彌撒,平時勤唸早晚課和讀經,對教會的需要亦大力支持。」天主說:「你真的相信我?」那人有點不耐煩地回答:「你要我怎樣做才相信?」「那麼,放開雙手吧!」天主說。那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一次天主說:「如果你相信我,就放開雙手吧!」那人沉默了一會,大聲的說:「上面還有其他人嗎?」 |
丙年主日講道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
信德是甚麼?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希11:1)人在信德中看見的,與肉眼看見的不同;肉眼只看見可觸摸的世界,信德卻看見歷史背後的意志和動力。
多年前,一位神父獲長上任命接替一個非常吃重的工作,他要求先到加爾各答德蘭修女的垂世者之家體驗,希望從中看清楚新任命是否天主的意思。第一天早上彌撒後,他便遇見德蘭修女。她問道:「我有甚麼可以幫你呢?」他不假思索便說:「請修女為我祈禱!」她繼續問:「你想我為你向天主求甚麼?」神父將自己此行的動機與修女分享。最後,他希望修女求天主賜他清楚的前路,好決定是否接受新任命。
怎知修女拒絕他的請求。神父百思不得其解,修女才慢慢解釋理由。人總希望在祈禱中得到清晰的指示,其實祈禱首先要放棄這種想法,否則人不能進入祈禱。很多人以為德蘭修女經常在祈禱中得到天主的清晰指引,以致她能帶領修會產生如此有力的見證。不過,德蘭修女微笑地說:「我從沒有得到清晰的指示,我有的只是信德。我會為你獲得同樣的信德而祈禱。」
簡短的一番對話,德蘭修女的信德已溢於言表。她就像希伯來書所說的先祖,「藉著信德,知道普世是藉天主的話形成的,看得見的是由看不見的化成的。」(希11:3)這些先祖,最具代表性的是亞巴郎和她的妻子。在信德中,他們看到自己將會年老生子,以致後裔多於天上的繁星,海岸的沙粒。
希伯來書亦褒揚亞伯爾和諾厄等古先祖。「諾厄對尚未見的事得了啟示,懷著敬畏地製造了方舟,救自己的家庭。」(希11:7)之後,若非依撒格、雅各伯和約瑟等人的信德,以色列也不會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梅瑟一出生便被遺棄,雖被收養,亦只能鬼鬼祟祟地偷生。不過,「因著信德,梅瑟長大以後,拒絕被稱為法郎公子的兒子,他寧願同天主的百姓一起受苦。」(希11:24-25)最後他帶領以民渡過紅海,抵抗強敵,克服天災,進入一個自己也無緣踏足的福地。
重溫歷史上眾多信仰先祖的事蹟,希伯來書認為信德使人產生驚人的力量。例如,眾先知「藉著信德,征服列國,執行正義,得到恩許,杜住獅子的口,熄滅烈火的威力,逃脫利劍,轉弱為強。」(希11:33-34)另有些人藉著信德,「遭受了凌辱和鞭打,甚至鎖押和監禁,被石頭砸死,被鋸死,被拷問,被利劍殺死,披上綿羊和山羊皮到處流浪,受貧乏,受磨難,受虐待,在曠野,山嶺,山洞和地穴中漂流無定。」(希11:36-38)如果這些信仰先祖是因看見了恩許而有以上英雄的表現,或許合乎常理。不過希伯來書總結說:「這一切人雖然因著信德,獲得了褒揚,但是沒有獲得所恩許的。」(希11:39)
這些信仰的表表者究竟帶給我們甚麼反思?一般人心目中信德能澄清混亂,化解張力,或解除痛苦。事實上,這不是信德的見證和經驗。信德沒有將希望化為事實,把信念變為確證。人縱使有信德,也逃避不了混亂和壓力。只有在不明朗、不確定中,「主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裡」這句話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