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
道亦有道 閻德龍神父 -(丙年主日講道)- |
|
所有宗教都導人向善,很多人接受天主教信仰,是希望從中學習做一個好人。信教的人理應都是好人,因為他們有聖經的啟發、有耶穌的訓導,有信仰生活的培育。不過,在芸芸信教的人之中,也有些像今天耶穌比喻中所說的法利塞人一樣:就是好事做盡,心地偏差。我們如何做好事,也保持純潔的心,使自己所做的一切光榮天主? 福音中多次提及法利塞人,我們對法利塞人第一感覺便是覺得他們「不妥」,因為耶穌經常教訓他們。今天耶穌在福音比喻中描述的法利塞人一直按照梅瑟法律生活:守齋、捐獻,也沒有做誡命中禁止的一切,他基本上已做足一百分。那麼,他的問題在哪裡?他的問題不是因為他做了甚麼不該做的事,而在於他那份自滿的態度。 無論是比喻中的法利塞人,或是福音描述的其他法利塞人,他們整個生活中心不在於生活天主的愛,卻是想取代天主。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各項善功,因而漠視天主,將天主放在一旁,並貶低別人抬舉自己。當他們行善功的時候,他們愛與別人比較,以突顯自己的優越性。今日的福音邀請我們作反省:在信仰中,我們守好規矩,做熱心教友,努力捐獻,支持教會的目的是什麼?倘若我們達成善舉後,只顧沾沾自喜,全心尋求別人的讚許,我們便需要自我檢討了。 耶穌在比喻中提及另一個人--稅吏。稅吏一向被同胞鄙視,因為他們代羅馬人向同胞收稅,收稅的時候,又往往以權謀私,多收稅款,撥歸自己。比喻中的稅吏因為知道自己所做的不對,承認自己是一名罪人,捶胸懺悔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罷!」(路18:13)耶穌說這個稅吏回家,反成了義人。 在第二篇聖經中,保祿宗徒告訴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盡力與天主的恩寵合作,使整個的生活與天主結合。耶穌教導我們不但要做個好公民,還要面對自己的軟弱,修正自己的價值觀,並在生活中不斷成聖自己。 讓我們誠心禱告,求主幫助我們認清自己不好的傾向,承認自己的過犯,並求主讓我們心裡常懷感恩,努力以善行光榮天主,使他人因見我們的言行,願意接受上主的救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