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三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羔羊及善牧


下個主日才是「善牧主日」,但丙年復活第三主日的福音已向我們介紹「善牧第一」和「善牧第二」。耶穌對若望的兒子西滿說:「你餵養我的羔羊」、「你牧放我的羊群」、「你餵養我的羊群」。就這樣「善牧第一」把祂的羊群交託給了「善牧第二」。

耶穌是「善牧第一」,因為羊群屬於祂。造化和救贖使我們成為全屬於祂的羊,尤其是救贖的工程要求祂付出很高的代價。

出谷紀記載以民靠羔羊的血得救。本主日的讀經一說耶穌是「懸在十架上的」一位,而申命紀說:「凡被懸者是天主所咒罵的」--無罪的祂為了我們「成了罪」!

但讀經一接著也說:「天主以右手舉揚了祂。」讀經二默示錄第五章裡,羔羊兩次受到至高的讚頌:(一)千千萬萬的天使大聲喊說:「被宰殺的羔羊堪享權能、富裕、智慧、勇毅、尊威、光榮和讚頌。」(二)一切受造物,即天上、地下和海中的萬物都說:「願讚頌、尊威、光榮和權力歸於生在寶座上的那位和羔羊,至於無窮之世!」

讀經一說:「天主叫祂做首領和救主」。出谷紀二:14記載以民責問梅瑟:誰立了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判官?(希伯來文救主和判官兩個概念通用)。路加要指出的是:耶穌,新的梅瑟,雖被迫害、被遺棄,還是祂拯救了以民。

羔羊甘心情願被宰殺,藉祂的犧牲,祂爭取了君王的地位,也就是賺得了善牧的身份。司祭也做了祭品,羔羊成了牧者。

「牧者第一」把祂的使命傳給了「牧者第二」。「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愛」是唯一一條考試題目。伯多祿已不像耶穌受苦前那麼自信了,他回答說:「主,是的,?知道我愛?。」耶穌一連問了他三次,給他機會補償他三次不認師傅的罪。耶穌接納了他三次的聲明,把自己的羊群交託了給他,封他為「善牧第二」,並預言他會為祂捨生。善牧第一怎樣牧養祂的羊群,善牧第二也要一樣:捨棄自己的性命。

「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去。」這描寫自然帶我們回想到依撒意亞的預言:「他受虐待,總不開口,如同被牽往屠場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默不出聲。」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的片段描寫耶穌的預言怎樣漸漸應驗在伯多祿身上。他對大司祭說「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結果是:「他們鞭打了宗徒們……遂釋放了他們。他們喜喜歡歡地由公議會前出來,因為他們配為這名字受侮辱。」

宗徒及教會團體不斷為復活的基督作證:以喜樂、愛德、神貧作見證;也多次在判官前隆重宣認耶穌,彷彿是要求為祂平反,不少也就因此分享了殉道的光榮。

伯多祿在為耶穌的名受侮辱時,也就是履行他牧者的首要責任。服從天主正是服務信友的主要幅度。對天主的忠信也是現代教友最需要的見證。

在天主的計劃裡,「牧者」和「羔羊」已奇妙地成了兩個不能分割的角色。如果我們捨不得放棄自己,要把自己放在中心,或把天主的羊當作屬於自己的羊,那將是一個嚴重的誤會!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