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
本主日禮儀的主題很明顯是「祈禱」。這主題又可分成三個小題目:恆心、信心、靠基督的轉求。 (一)恆心: 祈禱要恆心:不要怕麻煩,不要輕易放棄。「求呀!找呀!敲呀!恬不知恥地切求!」 聽起來有些不對勁。如果天主有心俯聽我們的祈求,為甚麼要我們求了又求?根本在我求祂之前祂不是已知道我們所需要的嗎?在福音裡祂不也曾說過:「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瑪六:7) 我們要恆心祈禱,不是為使天主終於聽到我們的聲音,而是為了準備我們的心靈,以適當的態度去領受天主早已樂意給我們的恩寵。其實祈禱已是天主的恩寵,沒有祂的推動,我們根本不會祈禱。 在祈禱中,我們承認自己的卑微,讚揚天主的神聖、仁慈、大能。如同小孩子一樣,把我們的心打開,並把自己託付予祂的手中。天主先製造了這些條件,然後把祂豐厚的恩寵傾注在我們身上。 (二)信心: 就是相信、依賴我們的天父。 一位朋友都不會讓一位朋友苦求而不理;一位世上的父親也不忍心拒絕他兒子的要求;天上的父親更樂意聽允我們的祈禱。 如果你在世上有一位慈祥的父親,你有福,能比較容易用父親對你的愛來了解天主的愛。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經驗,也不要太灰心,希望你一生至少有人愛過你,把那個愛的經驗提昇千萬倍,這能幫助你想像天主的愛。更希望你自己曾真正愛過人,用你的愛的經驗來了解、想像天主的愛吧!所有的愛都來自天主。 在耶穌教我們的經文裡,最寶貴的是那第一句:「父啊!」宗徒們曾多次聽到耶穌親切地稱天父為「爸爸」(ABBA)。流露出祂赤子之情,在他們心中留下深切的印象。 (三)靠耶穌的轉求: (甲)中保:讀經一很生動地描述了亞巴郎的祈求。他大膽地為那兩座城裡的人轉求,做他們的中保;他甚至向天主的公義挑戰:天主怎麼可以把好人和罪人一起消滅?他討價還價:從五十到四十五,到四十、三十、二十、十。可惜在那裡十個義人也找不到。 梅瑟是以民的中保。天主說要消滅那硬頸的民族,再興起一個更聽話的民族交給他領導。梅瑟並沒有接納。其實他知道天主並不捨得拋棄以民,他苦求天主以仁慈寬恕祂的百姓,並幾乎勒索祂,叫祂不要給祂的敵人藉口,說祂從埃及帶出了以民,卻不能完成拯救的計劃,所以在荒野裡殺了他們。(戶十四) (乙)基督徒祈禱的特色不是恆心,不是信心,也再不是依靠一個人的轉求。基督徒祈禱的特色在於:常有基督為中保,祂才是我們信心的基礎。祂藉著死亡與復活把我們的罪債一筆勾銷了(讀經二);祂的轉求比亞巴郎的更大膽,比梅瑟的更中悅聖父。 很多經文以「因我們的主基督」為結束。這不該只是形式化的習慣,這該出自我們的心靈,深信耶穌常在為我們祈禱,祂的祈禱聖父絕不會拒絕,聖神也必因祂的邀請來到我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