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工作為人,不是人為工作


表面上看來讀經一似乎說:人辛辛苦苦勞碌一生,但所獲財產卻落在不爭氣的子孫手裡,太不值得。那末結論是甚麼?只顧自己,不要把希望放在子孫身上。這未免太消極了。其實,這裡所提出的,並不是財富和子孫的問題。問的是:你堆積的財富,你死時既不能帶走,為甚麼把你整個生命投注在這樣的財富上?福音裡耶穌說:「生命比財富更寶貴!」

有人為了增加自己及家庭的收入拼命工作,損害了自己的健康;有人疏忽了和家人及朋友的來往;有人甚至犧牲了生命的意義(出賣自己的良心或做了工作的奴隸),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滋養、栽培精神的價值。

多少家庭中夫妻要讓工作剝削了他們共處的時間,不知不覺彼此成了陌生人;事業成功了,但婚姻卻因此失敗甚或破裂!多少父母做牛做馬為買這個那個給自己的子女,但有一天痛心地發覺子女並不珍惜。其實他們需要的是父母多些在他們身邊,做他們的朋友!

在一切的精神價值中最寶貴的,當然是我們和天主的關係。福音中耶穌就是指出了「為自己厚積財產」及「在天主前致富」的分別。

把「為自己」和「在天主前」對立起來並不意味全面貶抑人性的一切。讀經二把「地上的」和「天上的」對立起來,也並不支持極端的「二分化」,只是為強調兩種絕不相同的做人心態:一是忘記天主而在罪惡中尋找自我的「舊人」,一是接受耶穌的救贖而重新尋獲真正自我的「新人」。前者結出的果是淫亂、不潔、邪情、惡慾和無異於偶像崇拜的貪婪……還有憤怒、暴戾、惡意、詬罵。後者擁有的是憐憫的心腸,仁慈、謙卑、良善、含忍和在基督內的合一。

真福教宗若望廿三世在「慈母與導師」通諭中,講到工作的神聖,警惕現代的人:當物質因人的工作被提昇到精神境界時,不要讓人在工作中卻被物質化了。當今教宗寫了「主的日子」勸諭。舊約法律中的安息日,基督徒主日的休息也就是為了保證人的自由,不要成為工作的奴隸。工作為人,不是人為工作。

近來「全球化」及「反全球化示威」成了熱門的題目。可惜,暴力示威者搶了風頭,警察的過激反應和一位青年的喪命成了頭條新聞,這一切並不幫助人們去冷靜分析事實。我們該做的是:反省並了解為甚麼這麼多不同身份的人,遠途來到這些舉行國際會議的城市和平示威!

抗議的理由很多。全球化使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少數的贏家淘汰了無數的失敗者;人和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貧富懸殊愈來愈闊。富裕者為增加自己不需要的財富,剝削了眾人的飯碗錢;世界銀行、國際基金會等組織幫助了窮國家的有錢人,沒有幫助窮國家的窮人;借貸的苛酷條件強迫推行過急的不符現實的改革,使失業的人激增,使窮國家的經濟自治嚴厲受損;人民的血汗用來還利息也來不及,哪有希望能償還那愈來愈重的債款?還有為了眼前利益而對「環保」的疏忽等……總而言之,正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說:「沒有愛心的全球化,帶來的不是真正的進步!」

可幸,世界的領導們似乎已開始聆聽和平示威者的聲音。其實,沒有愛心的全球化,也是一種暴力(侵略)。暴力遲早會製造暴力,唯有在基督內重生的新人,才能把全球建設成一個家!


© Copyright Bishop Joseph Zen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