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
如果亞毛斯先知今天在香港,會不會用讀經一的說話,責斥某些香港人:「你們壓榨窮人,使弱小者無法生存……用銀錢收買窮人」? 在近期的經濟困境中,人人都損失了不少,但是窮人連生活所需的也沒有了。在這情形下,貧富懸殊也就等於愈來愈多的窮人被擠入「無法生存者」的行列! 先知說:上主指著雅各伯的榮耀發誓說:「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就是說,天主會為窮人向那些壓榨他們的人報復!這是多麼可怕的話!難道天主也主張階級鬥爭嗎?當然不是。天主願意所有的人得救(讀經二)。有錢人、窮人都是天主的子女,但在前者壓榨後者時,天主一定站在窮人的一邊! 講這樣的道理不是搞政治嗎?「教會不應搞政治!」其實政治是甚麼?是一切有關社會公共的事。教徒生活在社會裡,當然也不能不關心政治,選擇「不聞不問」也是一種政治立場! 保祿宗徒說:要為國家元首和執政的人祈禱,「使我們能安居樂業」。「安居樂業」很適當地譯出了原文的「過穩定、安寧的生活」。「居屋」和「就業」不也正是我們香港最熱門的政治問題嗎?停售居屋不是使某些人失掉了置業的機會嗎?失業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培訓後一樣沒有工作做,政府真不能動用儲備金,提早推出一些計劃中要展開的工程,製造就業機會嗎? 梵二大公會議說,信徒並不一定有一切問題的答案,但這並不豁免他們要提出問題、關注問題。信徒們獨特的貢獻是以福音的精神改造社會。今天的福音叫我們效法那「精明的管家」,用「不義之財」結交朋友,使在窮途末路時,有人會收留我們。(你自己不需要,而別人卻迫切需要的錢財,你堅持不捨,那就成了「不義之財」!) 信徒喜歡把錢財交給教會,託她去「結交朋友」。教會除了傳播福音,也就開展了慈善工作。那時羅馬長官要求聖老楞佐執事交出教會的財產,老楞佐聚集了一大群教會援助的窮人,對羅馬長官說:這些就是教會的財產! 當然,在民主的社會裡,教會不只做慈善工作,也為窮人爭取權利。更徹底的是維護人的尊嚴,提醒大家:人的尊嚴絕對比財富重要得多。 耶穌說:「不能同時事奉天主又事奉金錢」。我們要選擇的是,事奉金錢或用金錢事奉天主,並事奉天主所愛、所器重的窮人。答唱詠說:「祂從塵土裡救起軟弱的人,由糞土中舉揚窮苦的人,使他們與公卿同席,與民間的縉紳並坐」。在世人眼中沒有地位的軟弱人、窮苦人,在天主眼中卻非常重要。 有人講笑說:從前教會內受恩惠的向施惠者說:「多謝!」在「自養」的原則下是施惠者該向受惠者說「多謝!」「多謝你賞面讓我幫助你。」 其實全世界的教會是一家,姊妹教會的互助幫助,根本是內部交流。當然,禮貌上受惠者該說「多謝」,而施惠者該感謝受惠者也不算是笑話。「施比受更有福」,「你們白白領受的要白白與人分享」。愈貧窮的人愈肖似耶穌基督,愈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尤其在精神交流中,更難說誰是誰的恩人。當我去大陸修院教書,把大公會議的心得傳給那些兄弟時,我絕沒有以為自己做了大恩人,因為我深信,梵二大公會議的成就是天主因那些為信仰受苦的人的功勞而賞賜給教會的。我們所做的無非是把這些財富回饋我們的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