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
朝夕相隨 陳日君主教 (丙年主日講道) |
|
上個主日我們學會了:恆心祈禱,天主必要俯聽。這個主日要學的是:窮人的呼聲,一定到達天主台前(答唱詠)。「恆心」表達信賴;「貧窮」激發信賴。 「窮人」包括各類的弱勢者:受壓迫者、孤兒、寡婦……謙卑的人(讀經一);受人歧視的(福音裡的稅吏)、年老的、被人拋棄的人(在羅馬受審時,身邊無人……的保祿。) 這些窮人在身邊找不到幫助,就抬頭望天,把信賴放在天主身上。這樣,他們會體驗到天主多麼「樂於俯聽受壓迫者的祈禱,決不輕視孤兒的哀求和寡婦訴苦的歎息」(讀經一)。他們會如保祿一樣,感覺到「有天主在他左右堅固他,從獅子口中救出他,救他脫離各種凶惡的事,使他安全地進入祂天上的國」。(讀經二)最後他會體驗到「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今日福音) 在那法利塞人的祈禱中,最令人反感的是他把自己和別人比較:「我不像其他的人……也不像這個稅吏……」凡有一點羞恥之心的人怎敢在天主面前這麼驕傲?感謝天主給了的恩寵當然是對的。如果自己做過善事,那也是天主的恩寵,因而感謝祂,也是好事。但以為自己比別人好,那就太冒險了。你怎麼知道別人在天主眼中是怎樣的?如果天主喜愛這個你輕視、歧視的「別人」,那末你的輕視,你的歧視豈不使天主不高興?因你得罪了天主的朋友! 上週本人和香港三位代表,在泰國參加了亞洲主教團聯會的一個小組所組織的「婦女神學探討會」。會上先由各地代表報告,描寫婦女在社會裡的處境:在東南亞及南亞,婦女比男人更要負擔貧窮及戰亂的後果;女孩子受教育的機會少得多;婦女的權利雖已寫入法律,卻隨意被剝削;性的商業化嚴重地損害女性的專嚴。(我們和韓國的代表覺得,我們兩地方的情況不這麼嚴重。) 當輪到我們東南亞區負責主持彌撒禮儀的那天,姊妹們選了格後十二:9-10為讀經一,我覺得很有意思。在那裡保祿宗徒說,在他的軟弱中他額外感到喜樂,感到光榮。這不正是「真福」的道理嗎?我們敢不敢說:「看見自己子女餓死的母親是有福的?」「在戰爭中失去丈夫而成了寡婦的婦女是有福的?」「在亂世中被強姦的女孩子是有福的?」「因男人不負責任而被迫墮胎的婦女是有福的?」「為維持家庭或為了貪慕虛榮而出賣肉體的婦女是有福的?」但這些正是東南亞、南亞婦女的「貧窮」! 我們稱之為真福,當然不是想袖手旁觀,讓這一切繼續下去。但如果我們了解真福的道理,我們向她們伸出援手時,我們不只同情她們,我們會從心中尊重她們。 其實神貧的人有福、哭泣的人有福、被磨難的人有福……主要是因為他們更肖似基督,更接近十字架上的基督,更參與祂的救贖大功。這些婦女,藉著她們的痛苦,正救贖了那些使她們痛苦的男人。正如基督救贖了還與祂為敵的我們罪人。 婦女神學,當然是從女性的角度做神學。不過,婦女神學的目的,無非是達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及男女之間的互補互助。男女同是按天主肖像所造的,同是基督以祂的寶血所救贖的,在天主面前也同是常該貶抑自己的罪人。「主,求祢可憐我這罪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