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聖體年隨筆  】
David Yuen       


子與門生被困陳蔡,生活非常潦倒,已有七日沒有米飯下肚了。今早稍為幸運,顏回竟乞來一些生米,現正由他燒火造飯。在等待飯熟和其他弟子回來期間,老師閒來無所事事,於是就躺在地上來個假寢;不竟他年事已高,身體已不復當年了,尤其這幾年在外四處奔波,舟車勞頓,沒有好好真正地休息過。最近,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營養不良對身體的折損,使他日見虛弱;懷才不遇、空有治世良策,天時、地利、人和,缺一皆不能滿全天理,看來賢君終歸是要由上天賜下,世界大同非我個人希冀就能實現的。時不與我,非我之過。如今了無期地困於此地,不知何時何日才能重出生天?幸有一班忠心弟子在此絕境中,仍然與自己同渡困厄,天其實對我已不薄了。不過,讀書人竟淪落到向人求乞的地步,真難為了他們,唉!我這個作為人師的,真的失敗。

陣飯香,把孔子由自憐自責心境下,拉回到現實的需要中。當他張眼望向顏回時,一陣心痛如刀割向他襲擊而來,使他完全失去掙扎坐起來的力量-----他看見這位自己最鍾愛的弟子正在偷偷地取飯吃----他只好把眼睛合上躺著不動,裝著甚麼都沒有看見,但他的心卻淌著血和淚,這個打擊使他完全地崩潰了。弟子之中,品格最清高的顏回,最終也向現實低頭,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如果連他都不能保守我的教導,這些做人道理還有誰可以來實踐和扶持呢?看來天困我於陳蔡的目的,是要懲罰我,要我滅亡也。想不到自己一生希望替天行道,倒頭來只是自欺欺人的妄想而矣。

回悶悶不樂走過來推醒正在睡覺的老師,告訴了他一件不愉快之事。他說:「大家都餓了好幾天,難得今日才有一餐米食,本應先用來孝敬祖先的,但如今全功盡廢了,因剛才煮飯之時,樑上有灰塵污圬跌入鑊中,飯已被沾污;我雖已把塵圬取出----感到倒了太過浪費,於是把它吃了----現在,人吃是無妨的,但用來敬奉祖先就不太適宜了。」

飯前,孔子帶著歉意、感慨地道出剛才自己所見和所下的判語,竟與顏回所告知的實情是何等的南轅北轍,罔下結論的後果,不但對天、 對人不敬,甚至於對自己亦有所污辱。弟子們,你們要切記:了解一個人是不容易的,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太依賴你的心,它們都有給你製造假像的危險。

「達文西密碼」(亦稱「達芬奇密碼」)這本小說兩年前在美國出版,據說盤踞「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連達70多週,最近一年,熱浪開始登陸澳洲,其引發的熱潮,據一位作老師的朋友透露,在中學讀11,12班的同學,如果誰人沒有讀過此書的,根本就是跟不上潮流的人。可見它的魅力會不亞於美國本土。

者Dan Brown是一個說故事高手,他對人性的把握是十分準確的,尤其對現代人的心理渴求更知道得一清二楚,讀者在讀他的書時,會在不知不覺間就認同他的觀念。這本書在基督教圈子堣獉_軒然大波的原因,是作者用十分理性的方法去曲解基督信仰,而且解釋得合情合理,他的結論:教會從一開始為了自己的利益,就給信友隱瞞了許多事實。今天我們所相信的一切,都是這班別有用心的人所偽造的結果,而不是歷史耶穌所要真傳的教會。

於作者的謬誤,Mona Chung 曾很有條理,為大家分析書中錯誤之處,可惜是英文寫作,一部份教友可能失之交臂。筆者今次的分享,有別於Mona的寫法,希望將重點放在現代人的心態上,探討他們為何會有興趣或這麼容易就接受作者的觀點?是因人的無知?還是他們渴求有人提供這方面的資料,好使他們更有藉口反對或撇棄基督的信仰?是人渴求知道歷史真相?還是只是懷著現代傳媒崎形的心態----專門挖人家瘡疤後以自娛?教會有二千年的歷史可供借鑑,堶悼]含血和淚、成功和失敗、聽命和背叛、神聖與罪惡,戴上「教會在隱瞞真相」這副有色眼鏡後查看她的過去,你必會找到一些你先「預設」想要見到的東西的。心理學對這種心態稱為「自圓其說的預言」。就是說:當人有一種信念後,會引發出對此信念的相應行為,這種行為所得的效果再次肯定原有的信念,於是行為再次增強,如此不斷循環下去,直到人見到自己希望要的結果出現----預言就實現了。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催眠的力量。這種心理,用在正面,可幫助人克服缺點惡習,增強自信,實現理想;但它的負面效果卻會使人產生偏見、迷信,自以為是,相信宿命論等等弊端。今次團體內發生的「整餅」小風波,是一個好例子。許多教友一聽見有關聖母、基督、天主的事情,就不加思索全盤接收,若再加上「奇蹟」大事喧染一番,便人云亦云的跟著去做,完全把迷信與信仰混淆,結果招來風風雨雨。是這班人無知,不懂區分信仰的真偽嗎?不是的,而是他們只追求「自己喜歡相信的東西」這種心態窄化了他們的信仰。這塈畯怢ㄗ魽u自圓其說的預言」的心理主導了他們的行動和想法。耶穌教訓多默說:「不要做一個無信的人!….沒有看見而信的,才是有福的。(若20:27-29)」跟隨主已經三年,親眼見過祂的大能,亦多次聽過祂對自己苦難和復活的預告,更知道作基督門徒的守則要「是說是,非說非」,但事到臨頭,多默竟不相信兄弟們的告知,還狂妄地說:「除非看見祂手上的釘孔…..我決不相信。(若20:25)」他的無信,比那些站在十字架下諷刺耶穌說:「默西亞,以色列的君王!從十字架上下來吧,叫我們看了好相信。(谷15:32)」的這班人更不如。他們所犯的錯誤,都是以為「神」是可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任人隨意擺布的。多默幸有基督的當面點醒,才不至於成為無信的人;但我們則要時時警醒這段福音所帶來的訊息,才能避免重蹈覆轍的危險。福音堙A奇蹟必與天國的實現----天主的計劃有關係,這點可幫助我們分辨奇蹟的真偽。奇蹟是天主的路標,它為人指向那一位大能者----天主,使人注意祂正在「行動」,並要求信者作出相對的回應。例如:聖母顯現,帶出「墮胎」問題的嚴重性,教會十分重視這訊息,因為知道「人的生命」是來自天主,是寶貴的;現世濫殺全無抵抗的胎兒,是罪大惡極的行為,是嚴重違犯天主的正義的。聖母出來呼召,教會清楚了天主要在此刻行動,於是教會馬上回應。若奇蹟只教人求福免禍、供給人滿足和得著,這種訊息本身已違反基督福音----死於自已,服務他人的教導,更遑論是來自天主的旨意?我們可以斷定這類的謠傳是假的。至於聖像流血淚、玫瑰花瓣上有圖案等事件,因只會透人發生好奇,卻沒有帶出明確的天主訊息,這類事情教會是不公開承認它屬「奇蹟」類的。不過,因這些事件沒有引起太大的壞影嚮,教會不會出面禁制它,但亦不鼓勵信友去相信。現在,我們可弄清楚為何聖母奇蹟如此多,但真為教會承認的卻甚少的原故吧!不是教會的信德不夠,而是教會的訓導必須如此。教會必須負責給教友分辨天主訊息的真偽,故此寧少勿濫。另一面,教會積極地鼓勵信友深入研究聖經,直接面對天主的啟示,這才是對治迷信最有效的方法。

賽眉修女在講解聖母神學時,清楚地指出:「聖母的奇蹟是屬於私人啟示的一種。在教會內,私人啟示必須是為公開啟示作證,而不能相反公開啟示;天主的『公開啟示』已全部記錄在聖經堙A加上教會的訓導,我們就可明白天主的旨意和計劃。『私人啟示』只是天主在人類歷史中的足印和特別指示,有其時間性、特別的領受對象、和特有的原因,當事過境遷,這種啟示的作用就會完結。但『公開啟示』的內容,則要求全體的信徒一生的跟從和實踐。」根據修女的教導,引證在聖母要求教會正視「墮胎」的顯現,我們看到「私人啟示」的確是指示人注目「公開啟示」的完成----對生命的尊重是天主的旨意;再看看「整餅」事件,我們能否找到充分的理由,顯示天主在今次聖母顯現中,是要彰顯祂的救世工程?是要完善祂的創造?是更進一步促進天國早日實現?沒有。有的只教人追求:個人的滿足,廉價的天主祝福,虛假的平安,這種啟示不旦不是輔助基督完成救世的工程,反而是在擾亂天主的「公開啟示」(鼓勵人更自我中心),如此的訊息怎可能來自聖母?濫用聖母之名、假傳聖母的啟示,這種劣行在天主教十分流行,表面上都是叫人悔改回頭,助人熱心,但內堳o別有用心或在幫倒忙,例如:曾謠傳聖母啟示「世界末日」將會發生在公元二千年,結果世界安然渡過,發出的啟示就變成謊言,聖母因而蒙羞了。當日將訊息傳出來的人卻對此事不了了之,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使許多教友對聖母、教會產生嚴重誤解,甚至反感,真的令人痛心疾首。況且,聖母預告世界末日是違反公開啟示的教導----「那日子除了父以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使和子都不知道。(谷13:32)」故此訊息必定是假的。

子勸告弟子們「了解一個人是不容易的」,那麼對一個組織,一段歷史的了解又如何?現代人生活a忙且緊迫,知識、資訊常以排山倒海的形勢出現在眼前,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習慣以三言兩語就去作總結或下結論,卻自以為對事物己經明白了,為達到可以人云亦云的目的,於是我們崇拜專家、學者,把他們的言論捧成為權威,卻鮮有花時間深入研究他們為何要如此說,動機是甚麼?正如:儒家是吃人的禮教;文化大革命是林彪、四人幫的陰謀;回教是恐怖分子的搖籃;……。這些以偏概全的見解,往往是偏見的溫床。今日的世界,並不因資訊的充足,而使人更為明智、開放和寬容,反而矛盾、鬥爭、歧見、誤會的產生卻愈來愈劇烈,其實這現象與我們了解事物的壞習慣有非常大的關係。這種惡習亦深深地影響著現代人對基督信仰的看法。一提及基督宗教,人們腦海中馬上浮現的形像是:專制、落後、強權、霸道、迷信、無知、貪婪….。十字軍東征、宗教栽判所是人類歷史上十惡不赦的罪證。他們喜愛數算中古時代教會的腐敗,特別歌頌文藝復興時期的活力和自由。「達文西密碼」這本書之所以能引發出強烈的熱潮,其實不是作者提供了什麼智慧高見,而是人們在書中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知音。透過這本書,讀者可以告訴自己、朋友、世界,反宗教、反權威、反迷信…..是合理的,是明智的,是一種進步的思想,此種理念正好配合中學生這段年齡心理上的需要,故此,成為人人手中的天書。該書的成功,是作者準確把握到讀者心理需要什麼,愛聽什麼。至於書中的一派胡言,正反影出現代人對基督宗教的誤解和偏見。基督徒要向這班人福傳,這本書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現代人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國大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說過:「如果沒有上帝,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另一位哲人卻告訴我們:「18世紀聖經被扼殺;19世紀神被辱殺;20世紀人被殘殺。」自文藝復興、啟蒙時代開始,人們認為只要拋棄基督信仰,憑著知識、科學、政治、道德就能建立美好新世界,於是尼釆在19世紀出來宣告「上帝死了」,現在是「超人」興起的時代。希特拉為要實現超人世紀,殺死600萬猶太人,1千萬其他人種;蘇聯共產黨為實現社會主義,滅絕4千萬人民;中國毛澤東為推行共產理想,要為7千萬人的死亡負責;紅色高棉政權大致殺害2--300萬人,至於其他極權國家因苛政而被殺害的人相信不下數百萬人。粗略地加在一起,20世紀,短短一百年間,無神論者已殺害了一億七百萬人口。至於墮胎,無論是在西方自由國家或共產政權內,在無神論思想的鼓吹下,估計每年有6--7千萬的胎兒被謀殺,過去20年堣w有十億人口被消滅掉。作出上述統計的社會學家,亦曾給教會把脈,他將19世紀前一千八百年內,凡是用「基督之名」而引發的戰爭和迫害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加在一起,得出的結果應不會超過一千七百萬人。比較上述兩種統計數字,我們要問,人類是否因拋棄了基督信仰,現今已變得更為成熟了?科技、知識的增長是否幫助人類在道德、社會上更為完善?人類得到解放的自由後,人與人的關係是否更為密切、共融、團結了?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發生在人類以為自己已經得到解放自由之後?人類需要自由,渴想自由,最終卻演變成共產專制的出現,且席卷全球2/3的人口,這些事情為何偏偏發生在人類從基督宗教千辛萬苦掙扎出來之後?「沒有上帝,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理性主義的信徒用人類二百年的歷史當作實驗場地,他們想盡辨法,不遣餘力地清除基督宗教的影響,本想證明基督信仰是桎梏人類邁向成熟的罪魁禍首,結果事與願違,只留下血流成河的一個爛攤子,身為現代人類的一份子,我們不能不問問自己,世界的墮落,究竟是由基督信仰所造成的,還是人類咎由自取的結果。

代人的困境就像一個反叛十足的憤怒青年,為了擺脫父親的諸多限制,竟偷偷駕駛了父親馬力十足的跑車在路上風馳電掣向人炫耀實力,後來發現自己不能完全駕馭這副機器時,災難的發生已經是不能避免了。他應如何從這場災難之中重新站立起來?他可以選擇繼續反叛下去,重覆又重覆向人訴說父親的專制和不是;為了自由,到處任意破壞,與世界對著幹,直至災難再次發生。但藉著今次的災難,憤怒青年學會了對人、對事、對物都懷有一種慊卑、敬畏之心;知道凡事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警醒到在自己作出判斷、取捨之前,應先了解事實的真相,而非靠個人主觀的見解就任意妄為地幹。我們喜迎這位經歷磨煉的青年,他已能從苦難中吸取人生智慧,從此,世界不再是他的遊樂場,而是他的伴侶了。我們要把握時機趨前歡迎他,與他交談和分享,要把我們曾經走過的路和經驗告訴他,希望他會更進一步,成為滿有智慧的世界接捧人。

力 + 財富 + 安逸的生活 是墮落的溫床。這條古今不變的定律,無論是用在俗世或教會都可成為測量的準繩。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就是在此三大元素同時達到的時候,開始了它的歿落。教會的腐敗亦難逃出這陷阱。但許多人的錯誤,是以為教會把中古世紀變成了黑暗時代,這是天大的笑話。「達文西密碼」的作者把書的內容建構在權力鬥爭上,就是這誤會做成的偏見。伯多祿一介平民,為要奪得猶太王族的權力,所以要追殺、迫害馬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的妻子,因為她已懷有耶穌的骨肉。伯多祿為要鞏固自己的霸權,必須剷草除根,清除掉這孽種。可恨馬利亞逃脫了,於是暗殺的責任,成為歷代繼任教宗首要的任務。為了強調權力的正統,作者列出耶穌是猶大王達味的後裔,再根據他明查暗訪得出的結論,馬利亞。瑪達肋納其實是猶太十二支派中的本雅明公主,所以由猶太兩大支派的王裔聯婚所延續的後代,是王族的正統。伯多祿與初期教會為了要隱瞞這弒君奪權的陰謀,所以命人寫四福音,杜撰耶穌將教會統治的權柄交給了他,並徹底醜化馬利亞,把她寫成一名曾受耶穌寬恕過的妓女。故此,四福音、新約的成書,都是為了符合當時既得利益者的目的而寫出來的文件,這些都是歷史的騙局,是不可信靠的歷史偽證。作者將這套建立在權力架構上的陰謀論,透過兩位學者的口道出,巧妙而且有力地封殺了基督徒所有的憑證。既然新約、教會傳承都是不能被接受為證據,基督徒還有什麼可以解說的呢?

對這種有計劃的攻擊,基督徒首先要問自己的:就是基督有沒有把教會建立在權力架構上呢?筆者相信這伙人一定知道耶穌曾說過:「在上位的,是要作服侍人的人」這句說話,但他們弄不懂權力與服侍的關係,把耶穌所說的捨己為人的「愛」一分為二,認為先要爭取到權力後,再實踐服侍人的許諾。所以他們不斷強調權力的正統性----耶穌是王。可笑的是,福音之所以為耶穌尋根,目的並非是要人知道耶穌帶有王族的血統,而是使人明白納匝肋人耶穌並不是一個突然出現於猶太歷史上的成名人物,祂的存在其實在猶太歷史中早有記載,是古代先知一直在預告的默西亞,是天主給亞巴郎許諾的實現(瑪竇福音族譜),而路加更告訴我們說,祂是新亞當----天主的新創造人類,是天主自創世開始就預定好的計劃。耶穌從祂出生的一刻(馬槽)到祂死的時候(十字架),都完全地捨棄權力。約旦河授洗,表示耶穌正式開始出來傳道,祂特別退隱到沙漠40日接受魔鬼的試探,最終,祂為自己列出完成使命的綱領,就是:空虛自己、放棄所有權勢和榮華、完全的聽命(根據路加福音)。「在上位的,是要作服侍人的人」,是祂一生的寫照和總結,背後支持祂的力量,就是上述綱領的兌現。十二門徒就是憑著這句話和師傅的榜樣建立起祂的教會。

會的萌芽,是門徒追隨老師的教導,用「愛」的維繫而出現的一個小團體,人數不多卻非常共融。因他們無權無勢,所以曾經給猶太教欺負過,甚至追捕打殺,後來迫於無奈而退出耶路撒冷的根據地,四散於小亞細亞各大小城鎮中。她的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她曾遭受多種壓迫,其中以羅馬皇帝的多次政治迫害最為嚴重,曾一度癱瘓其發展,迫使教會轉入地下活動以求生存。

多祿,一個無權無勢,沒有學識、資歷、靠山和名望的漁夫,他領的教會,甚至窮到需要保祿宗徒出面想辨法去救濟,如此的一個人,竟能賺得初期教會仝人齊心一致的信服,這是偶然的嗎?「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你年老,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若21:18)」宗徒之中,只有伯多祿一人獲得基督特別的對待,可以預知自己命運的結局,基督為何要如此做?是說明這個人已完全屬於祂的了。「三次不認主」的荒謬事實,已把「舊」的伯多祿徹底地粉碎;「新」的伯多祿已在基督三次詢問「若望之子西滿,你愛我嗎?」證實重生了。當基督交託他「你餵養我的羊群」時,祂已用愛百分百地俘虜了此人;為了堅固他,給他足夠心理準備面對未來的重擔,所以讓他預知自己的將來結局。「你跟隨我吧!」基督亦教導他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歷史給與伯多祿的桂冠,證明基督所安排的全都應驗無誤。基督會選派一個愛好名利和權勢的投機份子作為祂教會的牧羊人嗎?連Dan Brown自己也不信,怪不得他要把伯多祿寫成耶穌的敵人了。但他的用心更可能是指桑罵槐,把耶穌描繪成一個養虎為患的昏庸末落皇孫吧!

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把教會從地下的秘密社團提昇為羅馬國教,一方面是他本人喜愛基督的信仰,另一方面,他希望藉著基督宗教拯救日漸沉淪敗壞的希臘羅馬社會。基督徒的高尚操守和良好的待人接物態度,已滲入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且普遍地獲得人們的賞識;一神的宗教,最終戰勝滿天神佛的希臘民間信仰。教會的影響力不斷加深:主日,基督復活的日子已定為公共假日;開始有保護窮人和孤兒的法律;奴隸遭受主人粗暴虐待的事情日漸減少,但重獲自由的機會卻愈來愈多;因著基督的苦難,十字架的酷刑完全被取消;人是按天主的肖像而造的,在犯人的臉上不再可以施行烙刑;糾正社會的淫風敗俗,鞏固家庭、保護子女的權利、提高母親和妻子的地位。對於貧困、老弱、生病者的服務,教會更義不容辭地擔任社會的領導角色。

馬鬥獸場的比武,這種極度殘忍的武鬥,雙方的廝殺要直至其中的一方有人倒下被殺死後才會終止比賽。羅馬人對這種傳統的沉迷已接近瘋狂,其根深柢固的程度連君士坦丁多次嘗試停止亦終告失敗。當然,現在再沒有基督徒被投在場內作垂死掙扎了,取代者都是戰爭擄劫回來的俘虜。第四世紀末,隱修士特勒馬洽(Telemachus)離開他靜修的沙漠來到羅馬,他見到如此殘酷的人間地獄,心堣Q分難過氣憤,亦痛心羅馬的基督徒不旦坐視不理,有些人更參與其中,從別人的痛苦和鮮血中尋求歡樂。他一聲不響地跳入鬥獸圈內,站在兩位武士中間不讓比賽繼續進行,他的行動招來全場八萬人的鼓噪。開始時,武士們因他身上的衣著,知道他是一位聖職人員,所以只是把他推開,沒有武力對待他,但他一次又一次的阻撓,引起群眾非常的不滿,人們開始向他投擲石塊及辱罵他,在極度混亂中,不知道是有官員下了殺手令,還是其中一位武士失了控,一把利劍穿透隱修士的心,他就這樣倒臥在血泊中,全場突然鴉雀無聲,嗜血成性的觀眾竟被地上不多的血引至驚呆,他們在想什麼?想到了什麼?沒有人知道,這永遠是一個謎,但羅馬人根深柢固的傳統就是如此終結了,歷史便如是把此事定了型。

會是建立在權勢上的嗎?不是的。不論是特勒馬洽或其他的教會成員,他們都沒有興趣在權力上打滾。他們只是默默無聞地,不求回報地根據基督的要求,完成了他們在社會堛漸知角色。他們在國家、社會上的影響力的確是愈來愈大,所伸展到的範圍的確愈來愈廣,但這些成果並非因為教會懂得抓權,而是搖搖欲墜的羅馬社會需要基督的救治,教會只是做好了她忠僕的身份而矣。教會賺得社會的信任,是應驗了基督的一句教訓:「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和福音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谷8:35)」如果說殉道者的血,是未來教會的種子;那末,我們說未來的世界是奠基在基督徒鮮血建立的盤石上,這種說法是沒有誇大的。

代人,特別是基督教兄弟對天主教最不滿的,就是教宗權力過大,他們認為是教皇制度使教會偏離了原初基督想要建立的共融團體。這種批判,雖有一定的根據,但我們往往忽視了許多歷史上的成因,而將我們希望的理想教會,一廂情願地強加在初期教會上,變成對歷史的否定和攻擊,一筆抹殺了前人的所有建樹和功勞,以為自己比他們更有智慧和能力、更懂得基督的要求,這種心態正是現代社會衰敗和混亂的原因。一個不能從歷史借古鑑今的人,只會重蹈覆轍前人的錯誤;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只會為社會製造更多的紛爭。

公元500年開始至1500年為止,歷史學家定為中古時代,其間經歷一千年,佔了基督教歷史的一半。而世稱的「黑暗時代」是指第五世紀至第八世紀的300年,期間北方蠻族開始入侵。自君士坦丁死後,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仍以羅馬為中心,而東羅馬帝國則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堡),歷史稱為拜占庭王朝。

士坦丁統一羅馬帝國,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強大的西方文明世界,可惜頹風敗俗隨著太平盛世的日子應運而生,且日見猖獗。權力、財富、勝利的成果不斷在腐蝕人心,為帝國的滅亡種下了遠因。君士坦丁雖有心借助基督宗教的力量,希望阻止國家的衰敗,但人心的改造---政治的腐敗、人民精神的委靡空虛---不是教會一朝一夕就可成就的事,到第五世紀初,北方蠻族開始入侵,終於在公元476年,將西羅馬帝國滅亡了。現代人缺乏處身戰亂的經驗,對於亡國滅族的危機,很難產生真正的共鳴,讓我們聽聽聖熱羅尼莫的感嘆:「回想起當時的災難,我的心便悲傷。在君士坦丁堡和西亞平原之間,羅馬人的血足足傾流了20年之久;各省均被蹂躪洗劫,百業荒廢;人民逃離家園躲入深山,城市變成廢墟;多少貴婦貞女纖弱的身體遭到那些禽獸的污辱?主教被擄、神職人員被殺、教堂被毀,有時當成為馬馬、殉道者的遺骸在路上任人踐踏…。處處都有舉喪,戶戶都在哀號,死神遊走人間…。」「羅馬太平」是對羅馬帝國盛世的稱許,代表著秩序、穩定、文明、人道和美好的生活,現在一切都化為烏有,帝國人民在痛苦爭扎中,除了忍辱偷生外,誰人能夠明白他們對這些入侵者的憎恨有多深?而當時,又有誰會料到這種慘況要綿綿持續300年之久呢?在此亂世中,教會扮演的又是什麼角色?

會與帝國的關係雖然緊密結合著,但仍有她特別的組織結構。大浩劫來臨,許多主教聯同教友一起保衛城池抵抗外敵,使地方盡可能減輕損失。到國破家亡時,執政者不是被殺就是逃亡他去,地方處於無政府狀態,這時,有機會生還的主教們仍與人民同處苦難中,與他們一起救傷扶危,亦挑起臨時政府的管理工作;在絕望的人群堙A他們安撫傷痛、提醒及鼓勵人們應如何面對災難中的天主;教訓信徒、要求信眾為自己、為國家從前所犯的過錯作出懺悔及補贖,然後要他們舉目瞻視未來,為他們埋下希望的種子。當人們開始接受現實後,便給他們講解蠻人都是基督寶血所救贖的一份子,他們也有領受基督福音的權利,要求信徒放下仇恨與報復之心,學習基督的榜樣,用愛歸化他們,教育他們,使他們同時成為天主的子女。

族入侵可分兩種。一類是仇視、痛恨和妒忌帝國者,他們的侵佔以破壞為主,兵馬所過處,人畜草木皆荒,城市盡燬。這類蠻人在搶殺滿足後會揚長而去,等候下次機會再來。另一類的入侵者的到來,是迫於原居地生活困難,或自己民族亦受外族侵佔,為了生存而另覓寄居地,他們多羨慕帝國的文化和富庶生活方式,故在入侵,把握到地方的控制權後,就盡早希望社會回復常軌,亦期待修補民族之間的仇恨與分裂。他們知道當時維繫社會的唯一力量是在教會手中,而教會亦不是會挑戰他們統治權的社團,加上他們的確欣賞教會為人民所作的一切善行,於是主教們便成為新統治者與舊社會人民的橋樑,教會成為新社會有力的融合劑。有一點要特別留意,當時蠻族的歸化不是靠基督徒的個別傳教,因受感化而皈依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因為自己的首領信主了,於是全族一起跟隨他歸化成為信徒的。這堙A我們看到教宗、主教們在新君主中所下的心血、苦功和影響力有多大。假若當日的教會只是以小團體型式---像今日的基督教組織---存在於民間,她們有沒有能力使這些新的入侵者在短短300年間就全部歸化呢?而今日的歐洲西方文化能否仍然建立?吃奶罵娘式的現代人讀歷史方法是要不得的。在此,我們不能不贊美天主給世界巧妙的安排,亦使我們深深體驗到這位神是參與人類歷史、領導人類歷史前進的天主。

人已歸化成為信徒是一回事,但要求他們完全跟隨福音而生活卻是另一回事。這些性格暴烈、文化水平十分低、喜歡自由自主、崇拜刀劍武功、熱愛金錢酒色的遊牧者,他們往往以勝利者、主人、統治者而自居,當教會神長向他們提出基督的要求,和要他們服從教會規矩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是何等艱難的事嗎?的確,歸化蠻人後跟著而來的嚴重問題,就是出現許多「異端」的思想。蠻人將迷信和傳統異教固有的習慣、思想加注入基督信仰之中,使教會出現許多奇異怪陸的信仰,為要保守基督信仰的完整性,教會在中世紀花費的心血可真不少。現代人經常批評中世紀教會鎮壓異端、消滅別類文化,而使基督信仰一支獨秀,這是完全忽視歷史真實情況的,假若任由這些蠻人胡作亂來,人類文化才是真正的大倒退,那還有我們今日的文化存在?不信,可以研究「黑暗時期」的文化狀況,看看你找到的是什麼?其實,教會才是中世紀文化的真正的保管人。當蠻族入侵,整個歐洲成為廢墟,希臘羅馬的文化就保存在教會堙F到蠻人歸化,社會開始安定,推行教育、興辦學校、大學的亦是教會,雖然教會當時曾因恐懼異端,對許多「今日」認為重要的科學項目作出禁制,但我們不能否定中世紀的教會,曾為人類的文化所作出偉大的供獻。

「宗教裁判所」出現在13世紀,教會對異端施與火刑的做法一直成為現代人攻擊的對像,認為是野蠻暴力、壓制自由、有違基督要愛仇敵的教導。如此想法,都是以現代人的眼光主觀地批判歷史,這種態度對於歷史的認識毫無幫助,更無從在歷史中吸取任何經驗的。對於異端的問題,上面已有題及,在一個全民都是同一信仰的社會中,異端的出現是禍害全民的嚴重事件,試想想自己今日走入回教寺宣揚基督會有什麼後果?再想想在一個崇尚武力,用刀劍解決問題的世代,人們會如何處置一個異見者?「宗教裁判所」的出現是教會禁止人民用私刑對待異見者,要他們交由教會專人去處理這些宗教紏紛。即使被證明屬「異端」的人,教會亦給機會他們悔改,只有那些完全冥頑不靈者才交給地方政府處置---施以火刑,當時最流行的刑罰。昔日,是否有人濫用過此種教會權力?肯定有,但我們不能抹殺教會原本的善意。

「十宇軍東征」起始於11世紀,而終止於13世紀。當時是要解放落在回教人手中的耶路撒冷,同時要拯救被土耳其回軍重重圍困的君士坦丁堡。明白當日所謂回教佔領是什麼景況,我們才能批判教會號召十字軍東征之舉是否正確。回教是一種十分霸道的宗教,他們信仰中沒有傳教導人皈依這回事,征戰既然成功,表示真神「安拉」的旨意是要該地的人民全部歸屬於祂,強迫改教運動開始了,生死存亡維繫在是否放棄自己原有的信仰,殉道成仁是所有堅貞信徒唯一可以選擇的路途。基督的門徒,眼見自己的兄弟姊妹在異鄉飽受欺凌、壓迫和殘殺;而基督的故鄉、聖殿、陵墓任由回人踐踏並加以褻瀆,他們因而發出怒吼有何錯過?當日許多貴族,富人把自己的財產、田地交給了教會後,便義無反顧地跟隨大隊去東征,他們是矯情造作嗎?這堶惘陶\多信仰和人性光輝的一面,是現代人無法真正了解的。東征於1096年開始,第一隊出征隊伍約1 萬人,由隱士伯多祿帶領,參加者多為烏合之眾,他們對行軍打扙一竅不通,只鼓著一腔熱情就出發,結果旅途中因缺糧缺水,為了生存,變成沿途任意搶掠行兇,如此劣蹟,終成為後世永遠的話柄。經過這次的失敗經驗後,以後出征的軍隊都由君王諸侯率領。1099年7月,3萬十字軍在法王帶領下終於解放了耶路撒冷。為了讓人民認識「東征」的神聖意義,教會特意組織「聖殿武士團」,從他們入會的誓詞:「強敵當前,不畏不懼;果敢忠義,無愧天主;忠耿正直,寧死不屈;保護弱者,無乖天理。」我們可窺見教會對這班人的要求和寄望。從古至今,西方社會都崇尚武士精神,他們是正義、忠心、平等、博愛的天主代表,可見十字軍亦有其積極光明的一面。可惜,歷史上有多次由諸侯們率領的十字軍東征,最後都演變成為他們的政治陰謀工具,給神聖的「十字軍」蓋上奸邪的面貌。教會亦一直在承受著歷史的罪責。

會為何會日漸沉淪腐敗?教宗的權力絕對化是教會所祈望得到的嗎?為何有15世紀的宗教改革出現?教會與文藝復興的關係如何?教會如何面對現代的科學挑戰?…。這些問題原本打算在下一篇文章中與大家分享,可惜編輯帶來口訊,由下一年度開始,我們的團體通訊將以季刊形式出現,迫於無奈,只好將本文章草草完結。

Dan Brown 的小說:「達文西密碼」出現在今日社會中,不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他的思想其實代表著近50年來一派新的神學潮流---女性神學,該派神學中的一支,即 Brown 所擁護的這派,是由哈佛大學兩位神學教授 凱倫。金與赫爾默特。科斯特 所主持,他們共同研究的課題是「聖經中女性是被受壓制的一群」。本來提高女性社會地位是合理的,亦切合今日西方文化的主流,要發掘出女性在聖經、教會的特別地位其實不難,看看基督指派馬利亞。瑪達肋納傳遞復活喜訊這件事,我們已能領會基督對女性的重視;耶穌時代的猶太傳統,女性是完全沒有作證權利的,但基督偏偏揀選婦女在祂最重要的時刻上為祂作證,這樣做,真是匪夷所思之創舉;而四福音都照實記載了此件事,可見初期教會亦沒有諱忌耶穌的反傳統做法,女性地位在教會一開始已是被確立了;聖人列傳中,馬利亞。瑪達助納是與大部份宗徒同期被冊封為聖人的。統計一下教會所有列封的聖人,女性的人數亦不亞於男性;我們對聖母的尊敬,更把女性的地位提昇到超然的位置上呢!哈佛的兩位教授,在現代「女性神學」的研究課題上,似乎自困於死胡同中而不能自拔;因他們基督教的傳統,使他們要拒絕聖人,不接受聖母,但又不甘於平庸沿正路看女性在聖經中的角色,硬要在聖經中找出女性是被壓制的一群,這種西毒歐陽峰的倒行練功法(金庸小說人物),最終迫使他們只好放棄一向高舉的聖經,從旁門左道的偽經(多默福音、馬利亞福音)、異端(諾斯底主義:強調耶穌是人,不是神)入手發掘女性的地位,甚至不惜歪曲歷史,侮辱前人(伯多祿)而為自己立論?看來他們真的走火入魔了。幸好,這兩位教授的奇特想法只代表自己或某教派中的一小撮人而非主流。但Dan Brown 卻將這種邪說發揚光大,造成一股不能輕視的潮流,但願本文能起一點小作用,讓大家警惕這種邪說是有不同的面貌,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傳媒資訊中。

文作為聖體年的結束,使我們有機會反省教會幾件經常遭人話柄的歷史個案,雖然每件事都是很表面的aa一瞥,但已給大家揭示出事實是有另一面的看法,以後我們可以抬起頭來,不再接受別人對天主教歷史無理的批評。當然,假若我們要給對方心服口服的答案,則還需要下一翻苦工。一個有使命感的基督徒,是要透過對教會的認識,走向基督(聖體),再步入世界的,這是我重讀九期「聖體年隨筆」後,對聖體年作出的總結,希望大家亦有同感。主祐大家。〔編者註〕


編者註:本文是原作者一系列「聖體年隨筆」的最後兩篇,之前的文章並沒有投稿於論盡神學網站。


© Copyright Stephen S K Yau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