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我的學道精神   】
           原載於《牧笛》2000年9月16日
叩門羊       



來去匆匆又四載。四年前因著某些理由辭別了這個地方、這個知識寶庫。四年後的今天重臨這地,像好友久違重逢,心情格外興奮。興奮的是天父讓我再次跟各位教授學者學道,更深的去認識天父,體貼天父。

孔子曾慨歎地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不過,基督耶穌卻說祂是道成肉身的彌賽亞(默西亞) (約1:14)。衪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 聞道學道是我的夢想,一直在思索學道是甚麼一回事?記得文學大家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這樣說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當作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當作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作者生動地勾畫出人們追尋理想的三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引宋代文學家晏殊的《蝶戀花》。晏殊本是描寫閨中女子於暮秋時分對遠人的思念,經過王國維的引申,把這種思念改變成對事業、學問的熱誠追求。雖然在求學之路途上,有很多像「西風」一樣頑強凜凜的挫折、困難。但我們要堅定目標,就算孤立無援,也要鼓起勇氣,繼續努力。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引宋代文學家柳永的《鳳棲梧》。這也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懷人之作。但在王國維的聯想下,詞中所懷之人—「伊」,卻成了理想和成就的化身。為了實現理想,經過多少險峻崎嶇,即使「衣帶漸寬」了,「人憔悴」了,也是依然嚮往,無悔當初。

「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是出自宋代愛國文人辛棄疾的《青玉案》。詩人苦尋千度的「他」,不在人山人海的「眾裡」,卻獨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想說一個追尋理想的人,不可能留戀於聲色虛名、心胸狹窄、目光淺短。

其實王國維是借用這三個境界,說出成功的三個元素:毫不畏縮的膽識、堅持不懈的意志、脫離俗氣的人格。當然,鄙人祇是泛泛庸輩,談不上幹甚麼成大事業、大學問。不過,我願以這三種精神去追尋我的目標—「學道行道,榮神益人」,更盼望與各位共勉。

[ 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