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中東漫遊--談羊   】           原載於《牧笛》2000年11月18日
丘建峰       



在約旦和敘利亞,我們常常都看到大群大群的羊。那些羊並不是我們在聖誕咭上見到的樣子:雪白、安靜、漂亮,而是滿身污泥,白色的毛早已染成褐色的樣子,老是低著頭,不斷地吃草。

原來當地的羊多是肥尾羊。這些羊不斷吃不斷吃,卻把脂肪全積在尾巴上。於是,一頭不大肥大的羊,卻拖著一道臃腫的尾巴,樣子甚為可笑。

原來在中東的羊,不是有趣的寵物,而是食物的一種。步過當地的市集,看到賣羊肉的店子,門前掛著一副已剖開的羊軀,還有一條又一條肥大的羊尾。在這些美食的下面,肉桌的旁邊,有兩頭待宰的羔羊。屠夫沒有把牠們縛束起來,但是牠們卻不會逃走。也許是嗅到同伴死去的氣味,也許是一種動物的直覺,牠們都知道自己快要被宰殺,但是卻沒有任何反抗的行動,只是抖顫。你可以從牠們的眼中讀到恐怖,是一幅很淒涼的畫象。我也想不到,會在這個喧嘩的市集中,深深感到待宰羔羊的真意。

後來的一個晚上,我們一同研讀聖詠廿三篇,又聽到另一個關於羊的故事。原來在當地,牧羊人是很低微的工作,因為他既要遠離家鄉,帶著一大群羊四處覓食:在覓食的途中,羊又有可能吃掉農家的植物,所以,牧羊人是被輕視的。不過,對於羊來說,牧羊人卻是他們的一切。羊的眼睛不好,但是牠很願意跟隨,所以在夜晚,雖然星光黯淡,但是只要牧羊人敲打牧杖,有節奏地發出聲響,羊,是會無怨無悔地跟著走的。所以聖詠說:「你的牧杖和短捧,/ 是我的安慰舒暢。」原來羊與牧羊人的關係,是這樣的密切; 原來牧羊人的地位,是這麼卑微。那一刻,我對這首聖詠,有了更深的體會,也許不是體會,而是建立了一份感情。

在這個旅程中,我見到了羊、牧羊人、羊欄等等的一切。更重要的是,我不僅看到,還讓他們在我心中,建立了一份感情,一份體會。雖然未見過而信的更是有福,但能夠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親眼見過,親耳聽過的,也是天主的一份恩寵。

願天主的恩寵常與大家同在。

[ 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