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中東漫遊--彌撒   】
           原載於《牧笛》2000年11月25日
丘建峰       



這次行程雖然是研習團,但是也有朝聖團的特色,就是每天都舉行彌撒,參與彌撒。十六天的行程中,只有三天沒有舉行彌撒,而其中兩天,就是由於乘飛機的緣故。

為我而言,這是一個很新的體驗,因為從未試過如此密集地參與彌撒,而且當中有好幾台彌撒,是相當特別。曾經在黎巴嫩一個朝聖中心參與馬龍禮的彌撒。馬龍禮彌撒的內容和羅馬禮十分相近,但是結構就非常不同,例如互祝平安是在領聖體之後,加上聽不懂神父的說話,所以有一份既親切又新鮮的感覺,親切,是一種普世的共融感,新鮮,是地方的不同禮儀。又如在沙漠古城Palmyra的一個阿拉伯古堡中開彌撒,結果在互祝平安時,遇上日落美景,於是大家一面欣賞日落,一面互祝平安,並隨著大地沒入黑暗中,結束這台彌撒。餘暉殘照,每個人臉上的安詳虔敬,令人感到天人共融的和諧,是一台很大自然的彌撒。總而言之,當時的氣氛,實在難以筆墨來形容。

除了禮儀、氣氛特別外,舉行彌撒的用具和地點,也有很特別的經驗。在敘利亞的山區上,曾在一張被大公會議禁止使用的祭台前舉行聖祭,叫整台彌撒充滿歷史感觸,彷彿是在超越時空的一剎那,經歷那不應經歷的歷史; 也曾在柱修聖人聖西滿隱修的遺址中舉行聖祭,整台彌撒充滿靈性感覺,回想前塵,一位聖人就在這個廢墟中,孕育出超性的靈魂。這一切,都是難能可貴的經驗,讓我們有另一種的彌撒經驗,豐富了自己的信仰歷程。

然而,更多時候,我們都是拖著疲乏的身體,半昏迷似的,在狹小的酒店房間中,聽著神父微弱的聲音,誦唸一段又一段的祈禱經文,自己卻開始與周公交涉。默禱時,一房寂然,實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面向天主,有多人是面向睡魔的。

但是,在旅程的第三天,其中一個團友分享他不能領聖體的心情。他說這個可望而不可觸的聖體,在一般教友心目中,可能是經常能領受,沒有什麼特別; 對他而言,卻是很渴望能再領受的一份天主的禮物。

這幾句話把軟弱的心靈敲醒,彷彿是在夢魘中甦醒過來。那一晚的彌撒,同樣是在狹小的酒店房間中舉行,自己同樣地疲累。不同的是,領受聖體那一刻,我才深深感受到,彷彿是輕易獲得的東西,實在是何等的福樂呢? 我們的福樂,許多時候,都是要透過失去,才能真實地感受到。

回憶這段旅程中的彌撒經驗,才驚覺:這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信仰歷程呢? 我們在特殊的日子經歷了聖神的恩寵,卻在日常的生活中將之遺忘; 只有在失去的日子,我們才能重新確認到這份恩寵的可貴,而不能在生活中,就讓這份感覺,滲入心靈的深處,成為永恆的意象。

就是在那一夜,那一夜的聖體的滋味,是我生命中難忘的滋味。我除了嚐到基督的血肉外,彷彿還有萬千的喜怒哀樂,在唇邊、在舌頭,難以細辨。



[ 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