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交流 園地


 
【  《蒙特里耶穌》觀後感   】
   原載於《牧笛》2001年3月10日
牧羊狗       



是誰殺了耶穌?是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吧!是誰殺了男主角?是戲中神父背後的神父的神父吧!當年,法利塞人、撒杜塞殺人了耶穌;今天,神父們殺了耶穌的代表。很明顯,戲中的神父們是法利塞人、撒杜塞人;而現實中的世界仍然有人不斷繼續地殺害耶穌的代表。

從神學角度看,耶穌基督不是非死不可──不死便不能拯救世人──上主總有祂的方法。

從現實社會角度看,耶穌基督卻是非死不可,是人的慾念與制度令這悲劇必然地發生。

在羅馬人統治的政治背景,法利塞人、撒杜塞人為保權位與及相對穩定的社會,他們與充滿革命、挑戰傳統的耶穌必然會發生衝突,而且這衝突必無可避免地成為悲劇。可以說:耶穌是被人的慾念及制度殺死的。

在電影中,男主角也是充滿革命及挑戰傳統,與教會的制度、神父的慾念必然會發生衝突。縱使男主角能僥倖不死,也必有其他的耶穌的代表被殺。在教會二千年的歷史中,也有無數的耶穌被殺。

究竟這死胡同是必然的宿命,沒有出路,還有無數的耶穌等候被殺,還是另有出路?

又或是,後現代才是我們的出路?何解?後現代主義多元而雜亂,重個體不重群體,沒有所謂價值標準,道德標準、絕對真理,人們追求具體歷史、個體經驗、不求本質,專注現象,追求不隱定性(對抗秩序),偶然性(對抗必然、自然法則),寬容的、多元的(對抗獨斷的單一性),自由的遊戲態度(對抗壓制的認真態度),喧嘩(對抗默許),追求差異(對抗同一),追求自由的局部性(對抗壓制的整體性)。後現代主義宣稱沒有單一真理(TRUTH),只有眾多真象(truths)。甚至道理也是潮流及時髦,is很快變為was,所有的「主義」(ism)很快都變成明日黃花,成了「過時論」(wasism)。[鄭建生1995]

若然後現代真是良藥,那麼,《疾走羅拉》便真的是對《蒙特里的耶穌》最佳的回應。在《疾走羅拉》中,不單觀眾有選擇結局的自由,甚至導演自己也陷入迷糊中──不能分辨遊戲與人生。若教會能夠如此,容許眾多結局,男主角又怎會死?伽利略又怎會死?但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若真的如此,教會便會真的成為沒有真理的教會了。

如何能夠維持真理(TRUTH)而又不會流於獨裁專一壓制?或許基督的真理模式──弔詭式──能給我們些許啟示。

Hans Kung曾說,教會往往用很奇特而迂迴的方式,企圖「劫持」基督和他的言語,把他「據為己有」,以為自己的訓誨權就是天主的訓誨權;教會幾時這樣作,必遭覆舟之禍。然而幾時教會面臨巨大逆流,努力投歸基督和他的言語,接受他的言語權威,恢復自己的原形,隸屬基督權下,成為他的身體,便常獲新生,贏得人所不能賦與的權威。[The Church]

弔詭的模式就是基督的模式,「天主偏召選世上愚妄的,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選了世上懦弱的,為羞辱那堅強的;甚而天主召選了世上卑賤的和受人輕視的,以及那些一無所有的,為消滅那些有的,為使一切有血肉的人,在天主前無所誇耀。」格前一27-29




完成了